中廣網北京1月31日消息(記者張秋實 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10年前,靠著一盒盒黃色外殼紅色字印的膠卷,柯達坐住了膠片時代交霸主之位;10年后,這家經營了131年的美國老字號品牌卻只能申請破產保護。
柯達在全盛時期曾經占據我國沖印行業半壁江山的局面如今卻已經基本銷聲匿跡了。如今在安徽的省城,柯達曾經創下招募加盟店多達600多家、市場占有率達60%以上的優秀業績,但眼下已有八成加盟店“退市”,僅兩成加盟店還在堅守。
作為膠片時代的霸主,1998年就進軍安徽市場的柯達,僅用三年就擊退富士和柯尼卡,在安徽市場占有率達到60%以上,黃底綴紅的“kodak”標識曾經涂滿合肥的大街小巷,2002年,柯達在安徽正式設立辦事處。
老楊是柯達安徽地區總經銷商,這家公司從90年代初就代理柯達各種感光類耗材。
老楊:1998年開始,陸陸續續從是200多家到600多家加盟店,一直到今天因為市場萎縮整個安徽省就100多家了,合肥地區總共也有20多家了,有很多店家已經轉為其他工種或者關門了,這20多家的店家還繼續維持生意。
除了加盟店銳減,另一個細節也透露出柯達的強勢不再。1998年柯達加盟商還需繳納4至5萬元的加盟費,而且店內所有感光類耗材只能采用柯達品牌。而后來,不僅不要交錢,店內也允許擺賣和采用一定比例其他品牌的耗材。
柯達的衰落,顯示了整個民用沖印業務的式微。
近年來大部分柯達影像加盟店普遍業績不佳,不少加盟店已被迫歇業。
房租漲了十多倍,店員工資漲了十倍,沖印照片的費用還是十多年前的價格。合肥一家柯達加盟店店主劉先生用“艱難生存”來形容目前的經營狀況。
劉先生:2005年以前的時候,作為我們這些加盟店主要業務的“膠卷銷售”和“底片沖印”已經做的很少了,現在搞“數碼沖印”針對一些零零散散的用戶就更少了,差不多減少了七八成。
另一頗具實力的柯達加盟店老板告訴記者。
柯達加盟店老板:十年前,我這個單店單天就有一萬多張照片的沖洗量,現在就算到五一、十一期,最多也不超過一千張。
據了解,破產重組的柯達正采取措施自救,業務部門由三個減少至兩個,重組后的兩個部門分別是商業部和消費者部,未來的業務重點將放在“商用領域”。
柯達安徽總經銷商老楊告訴記者,對于安徽目前僅存的百家柯達加盟店來說,轉型早已開始。
老楊:大家都從民用領域轉向專業領域或者商用領域,像婚紗攝影、團體照、會議照片現在是經銷商的主要在做的。現在老百姓用這個耗材越來越少,大概每年都得減少15%到20%的樣子,但專業攝影,現在需要用的耗材每年都在增長,大概在兩成。
柯達其實美國《破產法》的第11章提出破產保護申請,其意義并不是一位要真正結束一家公司的經營,而是為了公司在爭取融資和轉型的期間受到政府保護的一項法令。之前柯達公司也提出來會出售旗下1100項的技術專利為贏取更多的可利用資金,那么這樣的措施能夠起到作用嗎?
經濟學家葉檀:柯達出售專利對于柯達申請破產沒有根本性的補救作用,因為柯達首先已經通過出售專利獲得了20億美元的資金,而自己又沒有讓柯達成功轉型;另一方面,柯達現在由于申請破產保護使它的專利出售的技術在市場上難以獲得比較高的價位,對于柯達來說也是杯水車薪。第三方面,柯達的專利基本上是基于傳統技術的專利,所以在現在這個數碼時代要靠目前的專利去贏得它的核心的利益生產鏈條基本上不可能。
既然出售專利的前景并不看好,那么還有什么路可以選擇呢?
葉檀:提出來在膜技術方面作為未來的主攻方向,這個是傳統的膠卷紙業都會主攻的方向,現在就看柯達能不能獲得足夠的資金,能不能在這個行業成為一個帶頭羊。
回首這些年的得失,錯失了“數碼”的良機后,柯達只能在隨后的10余年間一直拼命的追趕。和能夠不斷突破自身極限的蘋果相比,柯達為曾經的一念之差付出的代價可謂是沉重不堪,如此的結果在令人唏噓不已的同時也換來的是更多人的反思。但對于柯達來講百年來積攢的人氣和口碑還在那里,能不能把握住這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柯達的命運看來還要它自己來把握。
推薦閱讀
飛利浦出現十年來最大虧損 今年前景不容樂觀>>>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131/2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