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雷布斯的小米科技CEO雷軍終于踏出了喬布斯生前未能踏出的一步:從智能手機轉戰智能電視領域。當然,作為首發產品的小米盒子還不是一個完整的電視產品,而只是一個數字機頂盒,雷軍的說法更加低調:“這只是小米手機的最強配件。”但無論如何,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終于還是向傳統的電視領域進軍了,如同此前已經推出智能電視的聯想、推出超級電視的樂視網一樣,這些家電行業的外行人紛紛認為在電視終端上將會掀起下一場數字革命。
但對于曾經在電視市場輝煌一時的夏普、索尼、LG而言,持續不斷的虧損卻讓電視業務正在變成雞肋,即使強如三星,在電視業務方面也有一種不上不下的尷尬。在全球范圍內,歐美、日本等成熟市場的電視銷量呈現出連續下滑的狀態,即使在中國市場,今年的電視市場預期的整體銷量增幅也不會超過五個百分點,和如日當空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消費電子產品相比,電視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數碼消費中的非必要選擇,甚至有不少年輕人已經徹底遠離了電視屏幕,這樣的局面,還會繼續惡化下去嗎?跨界新勢力的加入,又真的能夠讓電視產業咸魚翻生嗎?
現狀調查電視業務榮光不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電視機曾經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甚至被列為結婚必須采購的“三大件”之一,風頭之勁,一時無兩。而本世紀初,平板電視的出現也曾經再度刮起過風暴,但近兩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已經智能化可視設備的多元化,電視作為家庭視聽娛樂設備核心的地位終于開始出現了動搖。
這種地位的更迭從市場銷售狀況上或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協會(JEITA)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日本國內電視、藍光錄像機等民用電子產品出貨額同比銳減37.4%,達到1205億日元,已經連續14個月呈現下降趨勢。國內中怡康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則顯示,今年前8個月國內彩電銷售額為936億元,同比下降11.1%,而同期手機的銷售額則高達1689億元,同比增幅為6.5%。對此現象,中怡康研究中心的彭煜表示,雖然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國家家電下鄉政策退出的影響,但更重要的還是消費者關注度的轉移。
“我家的液晶電視現在一個月也難得開幾回。”家住在荔灣區的李先生對于出現這種消費熱點的轉移覺得十分正常,剛過而立之年的他雖然不是太趕時髦,但是也購入了iPad等平板電腦產品,“回家之后看電視劇什么的基本都用iPad了,現在在線視頻那么多,而且廣告也少,比電視方便多了。”因為這種使用習慣的改變,李先生對于目前市場上熱潮的智能電視概念興趣寥寥,“電視現在使用率真的不高,所以我是沒打算換,沒必要去浪費那個錢。”
觀點爭鋒唱衰者眾、力挺者有
“電視現在真的就是一個擺設。”和李先生持同樣觀點的消費者并不在少數。在記者身邊的同行中就有不少遠離電視的鮮明例子。家住越秀區的陳女士同樣對電視更新換代持抵制態度,原因同樣是使用率過低。“現在基本上也就是用來給孩子放放幼教DVD什么的,除此之外,能不用的時候盡量不用,因為不想讓孩子迷上看電視。”而對于個人的資訊、社交和娛樂需求,陳女士表示主要用電腦解決。“電腦多方便啊,一邊看電影,還能一邊聊天,另外想要看看新聞、小說什么的,用手機就可以了,沒必要專門開電視啊。”
家住珠江新城的劉先生則更加激進,作為電影發燒友的他雖然在新居入伙的時候購買了一臺55英寸的大屏幕液晶電視,但沒用幾天也閑置了下來。“屏幕還是不夠大,所以我后來買了一個3D投影儀,不僅能夠放3D而且還能投出100多寸的大屏幕,但價錢才不過1萬多,比100寸的液晶電視便宜多了。”劉先生如是說。顯然,這些遠離電視屏幕的人們并非沒有影音播放的需求,但是目前消費者在視頻資源的獲取方式以及對播放設備的選取上都找到了比電視更加適合自身需求的替代品,因而電視的使用價值也就逐漸降低了,更新電視產品的必要性更是近乎于無。
當然,電視作為現代化家庭的必備硬件的屬性還沒有完全消失。“我也有平板電腦、智能手機,但是如果家里每個人都自己拿一部這樣的設備躲到自己房里玩,那樣家庭的氛圍就太淡漠了,電視還是一個能夠讓家人聚在一起分享的設備,所以家里還是不能沒有一臺電視的。”家住天河區的趙先生這樣表示。而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絕大部分人都仍然認同電視作為現代家庭的一部分還是具有其存在價值的。但與此同時,使用率的降低卻也使得他們對更換電視的欲望大大降低,尤其是那些已經購買了液晶或者等離子等不同類型的平板電視的用戶,在設備仍可正常使用的情況下,很難下定升級換代的決心。家住在東風廣場的薛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他家的等離子電視購買已有七八年的時間,由于不支持1080P全高清,他多次產生更換的欲望,但是最后還是沒有付諸行動,“現在的有線電視也沒什么全高清的內容,換了也是一樣的看那些4:3的電視節目,沒什么太大用處啊。”薛先生如是說。
前景分析應用革命或是救命稻草
雖然電視產業的現狀不佳,那為何小米、聯想、樂視網這些各路人馬仍然對進軍電視市場飽含熱情呢?對此,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直言,推出小米盒子主要是為了試水,他強調數字機頂盒是個小眾市場,即使品牌強大如蘋果,其推出的AppleTV機頂盒產品在全球范圍內也未能獲得熱銷。但互聯網向多屏擴張是一種趨勢,三網融合也對廠商提出了多屏戰略需求,因此在目前小米盒子只是作為小米手機業務的一個擴展存在,算是一種試水,如果能夠在小米盒子的基礎上圍繞家庭客廳娛樂設備的智能化、互聯網化探索出一條成熟的商業模式的話,小米將會加快對這一市場滲透,并不排除直接推出智能電視的可能。
和小米的試水之舉相比,旗幟鮮明提出“PC+戰略”的聯想則已經直接上市了智能電視產品,其實不僅是這些跨界廠商,原本的家電巨頭如TCL、康佳、創維等從去年開始也紛紛推出了智能電視概念,但無論是聯想還是家電巨頭們,在智能電視市場并沒有取得意料之中的成功。“仍然用做硬件的模式來做智能電視是目前此類廠商碰到市場冷遇的關鍵問題,雖然智能電視也能聯網了,但在操控模式上要么還是PC的鍵盤鼠標、或者是電視的復雜遙控器,在內容應用上也只是簡單的打包幾個視頻網站,在人機交互界面上缺乏創新,在社交互動功能上沒有明顯突破。這樣的產品顯然無法將已經沉迷于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交互方式的年輕消費者重新拉回到電視屏幕前,較高的上手難度也很有可能讓中老年消費者望而卻步。”出云咨詢分析師劉正昊表示,和智能手機因為移動互聯網應用而需求暴漲一樣,智能電視的未來也需要在應用層面上有相應的配套革命。
“視頻點播功能針對電視機用戶的使用習慣進行優化,簡化操作方式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另外社交功能的加入也更加迫切,就像蘋果iOS設備上的Facetime視頻通話功能一樣,雖然不是用戶必需,但是卻應該是智能電視產品的必備,因為這樣的功能才能充分利用大屏幕的優勢,還有娛樂功能的增強也很重要,類似PS3或者Xbox360之類的強大游戲功能如果能夠整合到智能電視中來,并且支持聯網游戲什么的,才有可能將更多的年青人吸引回到電視屏幕前。”劉正昊表示,要想實現上述的應用功能升級,目前傳統的家電廠商顯然缺少自有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而互聯網廠商也同樣缺乏設備制造的經驗,所以各行其道各自摸索還不如各方整合資源共同創新,“今年騰訊和TCL合作推出冰激凌智屏設備就是一個不錯的嘗試,雖然各方面的體驗都沒有達到理想,但這種跨界合作的做法還是值得推崇的。”
推薦閱讀
經過近13個小時的激烈競標,央視2013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18日落下帷幕。此次廣告招標總額為158.8134億元,創下19年新高,比去年增加16.2377億,增長11.388%。 央視廣告招標素有中國經濟晴雨表中國市場風向標之稱。如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視業務榮光不再 跨界新勢力拯救電視?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