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咨詢公司CapitalIQ的數據,如果松下、夏普和索尼沒有算錯的話,他們本財年底合計將虧損37萬億日元(合460億美元),相當于此前18年的利潤總和,其興也悖焉,其亡也乎焉!日系家電的榮光已經不可遏制地褪去,日系家電霸主地位岌岌可危。不過,日系家電的淪亡時是否是中國家電的崛起日呢?不盡然!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家電制造國,但是屬于“中國創造”的產品卻鳳毛麟角。在2012年三季報發布中,一條“茅臺五糧液兩白酒巨頭凈利超上市家電企業總和”的新聞更是引得我們不勝唏噓:根據Wind統計的2012年三季度報數據顯示,中國14家白酒類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業總收入807.5億元,其中,茅臺、五糧液兩家白酒企業凈利潤之和為182.22億元。同期A股市場43家家電企業凈利潤合計157.18億元,同比增長2.32%。白酒兩巨頭前三季度凈利超過43家家電企業凈利總和。不得不說,這其實是“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的悲哀,也是對于中國家電的莫大諷刺!
看到這個結果,有人不免又將“市場低迷,外銷不暢,內銷透支”掛在嘴邊,同時援引世界家電業都處于衰退中,“君不見日系家電居危樓,一朝傾頹盡東流”,但是至少日系家電曾經無限輝煌過,引領家電風流數十載,并且,即使是“瘦死的駱駝”,但是他們也掌控著家電的核心技術。以空調為例,80年代早期東芝開發出變頻技術,日本便一路領先,變頻技術也在日本國內及歐美地區流行開來,不客氣地講,今天我們倍加推崇的變頻技術,實際上已經落后別人一步了。同時,遍觀家電核心技術,如壓縮機、制冷劑、關鍵控制模板無一不是中日合資企業,即使是我們宣布的“自主研發”技術,也往往是在國外引入技術上的修修補補!正如海信技術人員所言:“如果家電技術領域,日系是100分的話,我們只有85分”,換句話來講就是,中國目前在家電關鍵技術方面與“世界領先”還存在著85分的差距,看似彌短,征程艱難。
中國家電研究院產經所品牌研究人員告訴我們,中國家電大而不強,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 影響力不夠:我國具有較高國際影響力的家電企業仍然很少,國內企業的國際市場認可度始終不高;
2. 議價能力不足:“中國制造”家電產量占全球的40.5%,但海外市場自主品牌占比僅有2.9%,導致更多的利潤被國外品牌廠商拿走;
3. 眼光不遠: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由于海外市場自有品牌開拓前期投入很大,在OEM依然可以獲得利潤的情況下,企業很難有主動發展自有品牌的沖動;
4. 核心競爭力不強:在“品牌形象”及“創新能力”兩項關鍵指標上,國內品牌與日本、德國、韓國等國的家電企業仍存在明顯的差距。品牌和技術是我國家電產業的兩大瓶頸。
中國家電如何由弱變強,掌握核心創造力,塑造品牌的世界形象值得每個家電人認真思考。
為了促進中國家電業的發展,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品牌形象,2012年,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開啟了家用電器行業品牌試評價活動,從全國為數眾多的家電品牌中選出五大類家電中的“十大品牌”。十大品牌的評選,一方面是為消費者提供家電選購時的參考,另一方面,起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建立企業之間品牌競爭的模式,敦促中國家電品牌不斷前進,向“中國創造,世界品牌”的目標進發。
附:中國家電十大品牌

推薦閱讀
雙十一的購物狂歡節上演了中國電商的另類瘋狂。被擠癱的網銀、爆倉的快遞公司,這場2012年最后的價格戰在預熱了一個多月后,終于火爆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悲哉中國制造:2家白酒廠超43家家電企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