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際知名的家電連鎖巨頭,百思買曾經將創新的營銷和服務模式帶入中國。而日前,其在美國本土卻祭起了價格武器,宣布在即將來臨的圣誕節假日購物旺季期間,旗下各零售店的商品價格向網絡商店看齊。筆者猜測,百思買之所以敢放出這樣的豪言,大概是因為其相信自己在進行一場基于誠信基礎上的價格競爭。
外媒的報道著實讓人有一種世界大同的感覺。報道稱,近年來,一些精明的美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首先會前往百思買等實體店體驗目標產品并查看價格,然后再通過網絡購物的方式來購買。實體店扮演了產品陳列室的作用,而實際銷售額不斷下降。為此,百思買表示,消費者前往其旗下商店看中某款產品后,如果覺得價格高于網絡商店,則他們可將商品價格降低至與網絡商店相同的價格銷售。
說到電商與實體店之爭,人們不能不聯想到今年8月份在我國轟轟烈烈開展的電商價格大戰,只不過這場大戰是電商首先向實體店宣戰,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2012年8月14日上午10點連發兩條微博稱:京東大型家電3年內零毛利,所有大家電保證比國美蘇寧連鎖店便宜10%以上。
試設想,在我國,同樣正在淪為產品陳列室的實體連鎖店會不會有一天也會向日益強大的電商宣戰?筆者認為這一夢想變為現實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在美國,百思買面對的競爭對手如亞馬遜,從來不用與消費者討價還價,而是使用算法來確定商品價格。截至目前,這一做法不僅被證實有效可行,而且百思買和消費者都可以確定其標出的價格是靠譜的。但是在我國,如果有哪一個實體店敢于向電商如此宣戰,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是在和一個虛幻的價格水平在競爭。正如8·15轟轟烈烈的價格戰已經由發改委蓋棺定論:三大電商在價格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虛構原價、未履行零毛利承諾、表明有貨實無貨及重合商品少等,涉嫌欺詐消費者。
價格戰是我國家電業一直熱衷的游戲,但玩到今天,中美之間卻出現了如此的差異,筆者認為,問題產生的根源還在于我國的相關法規不夠完善,相應罰則過輕,難以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曾有專家告訴筆者,一般企業對于出口產品往往會把性能指標做得大大高于合同限值,因為一旦查出產品性能與合同中相關指標不符,企業將面臨巨額賠償,同樣,在價格上的欺詐行為也將面臨巨額處罰。但是在我國,8·15價格大戰硝煙早已散盡,但是消費者們卻遲遲沒有看到相關部門對于欺詐行為做出處罰決定。電商們在用欺騙的手段賺足了消費者眼球和金錢之后,所付出的只是一聲輕描淡寫的抱歉。
這樣的價格戰,競爭對手玩不起,相信上了當的消費者也不會再用時間和金錢去陪他們玩了。
推薦閱讀
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吸引力還在,但一些發展趨勢正在逐漸削弱這種優勢。國內方面包括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技術的短缺,以及知識產權得不到保障等。 相比之下,在高端制造業、創建智能型公司、復雜觸摸屏技術等領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連鎖行業:價格競爭的基礎是誠信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