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節目就是一個商業項目,既有包裝策劃的問題,也有商業模式和組織管理的問題,筆者不禁要問,在《中國好聲音》的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值得家電企業借鑒學習的地方呢?
“昨晚上的《中國好聲音》你看完了么?”,9月30日中秋夜,家住常州市鐘樓區55歲的章大媽錯過了當天的直播,竟熬夜近5個小時看完了浙江衛視的完整重播,30多個小時沒合眼的她精神煥發地向筆者直呼“太讓人興奮了,我已經很久沒有看過這么高水準的歌唱比賽了。”
《中國好聲音》就是有這樣子的魅力,它的魅力在于不光吸引年輕群體的參與,同時質樸的節目風格吸引著老中青三代人的關注。有數據顯示,《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播出前三期就分別取得了1.5%、2.77%、3.09%的收視率成績,第四期以后收視率牢牢站在了3%以上,8月24日,以劉歡考核學員1期讓收視再創新高:全國42城市的收視率高達4.103%,而同期江蘇衛視的王牌冠軍節目《非誠勿擾》7、8月里全國網收視率不過2.553%。一臺節目就是一個商業項目,既有包裝策劃的問題,也有商業模式和組織管理的問題,筆者不禁要問,在《中國好聲音》的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值得家電企業借鑒學習的地方呢?
高水準演出——高端產品的契機
劉歡、那英、楊坤、庾澄慶四大頂級導師,總造價高達320萬元的座椅從英國空運而來,現場頂級音控設備、錄音設備、巨型LED屏等,奠定了《中國好聲音》高水平音樂節目的基礎。當然,和以往海選不同的是,此次參賽選手綜合水準普遍較高,像李代沫、劉悅、李行亮、關喆等選手,雖然最終沒有進入16強名單,但也在節目體現了較為成熟的演唱功力,在網絡上得了不少的人氣。高投入高水平高要求,換來的是節目的高回報:僅僅22天的時間,《中國好聲音》15秒廣告就從15萬飆升至36萬,以每期節目22分鐘廣告計算,光一期廣告費就高達3000多萬,加之數千萬的冠名費和其他隱性收入,《中國好聲音》由此一炮打響。
事實上,近年來廚衛小家電企業高端化戰略不斷升級,越來越成為各家電品牌建設的一大趨勢,身處“全球經濟疲軟和需求萎縮”市場寒冬中的家電產業,正面臨著“高端轉型”與“企業生存”的雙重考驗。一方面,企業的發展需要立足于規模化生產支撐下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另一方面,企業的長期發展又有賴于對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定義權和話語權掌控。廚電方面,繼方太今年1月子在上海桃江路開設Fotile Style頂級生活廚電館后,老板電器也斥巨資開設全球首個有機形態廚房文化科技體驗館——廚源,同時花費5億元投入到廚電創新工業園的建設中去,老板電器采取“中西合璧”方式,既借鑒國外先進的技術創新理念、體系和手段,同時還完成了對本土五千年來烹飪文化的深入研究和獨道理解,實現了“歷史文化+現代科技”的復合式創新模式。此外,獨占國內微波爐近70%份額的格蘭仕此前宣布清退低端小家電產品,大打高端策略,加劇“差異化”產品的爭奪。美的也宣布在百貨超市停止銷售399元以下的微波爐,在家電連鎖系統停止銷售599元以下的產品。方太集團副總裁孫利明曾向媒體表示,2012年方太將繼續鞏固高端廚電品牌形象作為企業發展首要目標,“方太是中國高端廚電專家與領導者,一直堅持高端市場的定位,對于今年,我們仍然充滿信心,力爭保持20-30%的增長率”。
當然,對于依靠“模仿、借鑒”起家的中國家電產業而言,走高端品牌發展之路并非那么輕松,就像《中國好聲音》一樣,同樣是在借鑒了荷蘭金牌《The Voice》節目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創新,整合入了選手“情感故事”的環節。
在“高端”二字之下,承載著“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強大的品牌溢價能力、非凡的用戶體驗和出色的營銷手段”等一系列能力。在國內廚衛行業內,也僅有像老板、方太、美的、華帝等少數幾家企業具備“高端品牌”的潛質,雖然短期內依靠溢價能力扭轉行業整體局面并不現實,但是長期來看,高端戰略是一條不得不走的道路,從單一的規模利潤向整體產業鏈要利潤,從制造業低端密集型邁向高端技術化,未來成效如何,還需時間來磨煉。
傳遞正能量——情感營銷的魅力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結于欄目方對音樂選秀類節目本身定位的一次再認知。自2005年《超級女聲》起,全國性、地方性的選秀節目層出不窮,隨之而來的毒舌、炒作、緋聞、矯情、虛假年齡、身份等話題漸漸偏離了欄目原本大眾選秀的宗旨與意義,顛覆了觀眾傳統審美觀的同時也降低了選秀節目的質量與關注度。與以往相比,《中國好聲音》更加具備人文關懷的特質,參賽選手唱得不理想,聽到的是現場評委的指導和鼓勵,選手獨特的風格暫時無法讓大眾接受,獲得的也是觀眾們包容的掌聲。有網友曾說,《中國好聲音》更像是一碗心靈雞湯,感動著一大群平凡又心懷夢想的人。
那么,什么才是好聲音?能打動人的,就是好聲音。同樣,能夠打動消費者的,才是好營銷。近期,一則名為《有愛的飯》的微電影在網絡上流傳,短片圍繞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下,一對年輕夫妻被繁重的工作所累,缺乏足夠的溝通,對于做飯產生了不同的理解,感情由此出現了危機,而隨著小Baby的誕生,他們才發現共同做上一頓可口的家常飯才是親人間最好的交流方式。此片一經播出就獲得了網友們的共鳴,點擊率一路飆升。老板電器正是針對時下80后新婚夫婦間在溝通中存在的障礙入手,展開一系列的情感營銷,配合線上線下的互動,“有愛的飯”漸漸被推崇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老板電器的情感營銷弱化產品需求,將消費者個人情感差異和需求作為品牌的核心策略,通過滿足消費者精神層面的迫切需求來實現品牌的溢價和增值,更多地詮釋情感要素。其次,情感營銷喚醒人們走進廚房,回歸家庭,通過與家人一起吃“有愛的飯”,輕松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時刻,享受那種真實的快樂。
對于情感營銷,不同品牌采取的方式也不經相同,例如愛仕達“七點回家吃飯”公益廣告,歐意電器的父親節“以父之名 以愛為銘”關愛父親的活動,乃至太陽雨太陽能與CCTV聯合參與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活動等,主打溫情牌,渲染的都是家庭與愛的主題,營銷大師伯恩巴克說過,世界每天在變,但是一些人類與生俱來的基本情感如:愛、親情、友情永遠不會變,企業一旦抓住消費者內心的情感神經,就能在瞬間打動他,讓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并對品牌抱有深深的情感。這在廚衛小家電領域,非常受用。
風格獨特性——技術創新的明天
《中國好聲音》的另一大特點在于其新穎的選拔形式,四位導師背對選手而坐,選拔學員過程中單憑聲音的好壞來做“盲選”,拋棄掉了以往比賽“以貌取人”的現實問題,忽略掉了選手的背景、樣貌、舞臺表現力等等客觀因素,在形式上做到了公正與客觀,最后得出的結果也基本令觀眾滿意。在選手獲得多位導師青睞時,選手還可以出于自身未來發展的需求,行使權利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導師,這樣雙向選擇的方式在以往節目中并不多見。用真誠的人文的情懷來對待節目和選手,對選手負責。放在過去,像張玉霞這樣的盲人學員也許并不能走多遠,在此后的選拔中,更引入了“99位媒體評審”的環節,出了增加節目的公正性以外,也無形中擴大了宣傳范圍,這無疑是有一次表現形式上的創新。
在當前同質化嚴重的廚衛家電行業,由于技術門檻較低,產品抄襲,品牌山寨現象極為嚴重,只有真正取得產品技術上的優勢才能夠爭奪到行業的話語權。
工業設計決定出路,中國小家電企業想要走出國門獲得世界市場的認可,必須在自主創新上投入更大的精力。2009年,老板電器率先推出吸力高達17m³ /min的“雙勁芯”系列吸油煙機,由此改寫了沉寂了十多年的13~14m³ /min排風量的時代,最隨后的幾年間,“風量大戰”愈演愈烈,西門子剛發布18m³ /min煙機,“老板8212抽油煙機”18.5m³/min接踵而來,一直到中秋前夕帥康最新發布的20m³/min大吸力煙機,再次刷新了大風量的歷史記錄。短短3年間,關于風量的技術門檻不斷被攻破很好的證明了國內大型廚衛企業在產品研發上的重視和投入。從核心層的技術突圍,到外圍層的市場追逐,都有助于整個行業在格局上的演變與重新洗牌,展現出了中國廚電行業的競爭力與活力。
對于《中國好聲音》學員選導師的這一形式,引申到家電電商上來可以看作是一典型的“C2B”(顧客驅動企業)模式,實際上,家電企業早就對C2B模式有所嘗試, 9月10日開始,海爾統帥電視啟動“雙節買彩電,定制最劃算”活動,分為定制投票、定制預約以及定制購買等階段。截至目前,已有超過百萬網友參與了投票,表達了自己對于定制電視的選擇。于此同時,聚劃算聯合天貓發起“萬人瘋搶”活動,三天時間里,六款C2B規模化定制的家裝家電產品銷售額均超過500萬元,總成交金額突破6000萬元。其中,海爾洗衣機銷售額1453萬元,方太銷售額1066萬元,貝爾萊德掛燙機銷售額1131萬元,中國家電正一步步邁向個性定制化的時代。
《中國好聲音》作為一檔全民音樂選秀類節目,無論在組織模式、商業模式、營銷模式上的創新都值得家電企業深思與學習,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時代背景下,唯有商業模式的創新與重構才能在商海中乘風波浪!
推薦閱讀
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結束進入倒計時,近來,業內對政策是否延續、下鄉品種如何調整的討論也日益熱烈。由于許多大家電企業對家電下鄉延續的效果看淡,有關大家電下鄉終止、小家電將唱主角的觀點甚囂塵上。雖然商務部新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好聲音》成功背后:對家電業的啟示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