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唱衰家電零售業的言論此起彼伏,就實際而言情況也的確不容樂觀。北京地區的家電三巨頭國美、蘇寧、大中盈利額大幅縮水,甚至部分門店出現虧損。
實體店的業績不佳也使得國美和蘇寧兩巨頭開始放慢開店速度,有消息稱:上半年,國美上市公司新增門店62家,關閉低效門店45家,門店總數1096家,半年內上市公司擁有門店數量凈增僅17家。蘇寧的線下門店擴張更少,半年內新增的門店數僅為4家。
過去的輝煌和如今的蕭條對比起來落差巨大是否表明家電賣場已經走到末路。筆者覺得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一方面看到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家電賣場的渠道優勢正在被削弱,面對電商的低價促銷牌,家電連鎖賣場也不得不采取價格浮動的方式來應對。其次物業成本、店面租賃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上升進一步擠壓賣場的盈利空間。從而出現了家電賣場業績不佳這樣的現象。
可是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其實電商也面臨相同的困境,電商打低價牌是事實,但是不代表電商的成本就比實體店的成本更低。前面筆者曾經分析過電商的經營成本,最終發現電商的運營成本與家電連鎖賣場相比只會高而不會低。如今電商大打價格戰并不是長久如此,而是電商為了獲得流量、擴大市場份額所采用的策略。當電商格局穩定之后整體價格一定會上升。
縱觀歐美市場線下零售價格是低于線上的,也就是說線下銷售的成本更低才是正常情況。當然線下連鎖賣場本身也存在經營管理方面的問題,只是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中暴露了出來。客觀的說國內的零售業還處在生長初期,這一段時間屬于部分有實力企業的擴張期,管理銷售的模式還沒有達到成熟。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更重視價格而輕視質量,喜歡打折而忽視售后;在這樣的消費思路指導下,家電賣場呈現銷售下滑也在所難免。僅以此斷言家電賣場已死未免不切實際。
筆者以為如今家電傳統零售應該做的是改變粗放型經營模式,應該細化商品類別,改變銷售的思路,針對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銷售策略,同時提高用戶體驗,讓消費者更多的加入到體驗這一環節中來。給顧客一種物超所值的感覺。同時健全售后服務,針對不同價位的商品提供不同的售后服務,這樣多種手段結合才能改變傳統零售的窘況。
另外減少門店數量,關閉特別是基本不盈利的門店,從而降低成本。與此同時還要協調線上線下的關系,加大電子商務業務的投入,進一步豐富商品品類、改善客戶體驗、優化物流配送,以實現銷售收入的較快增長。有評論認為線下賣場會淪為線上銷售的體驗店,其實如果做好相應的協調工作。線下零售賣場同樣利潤不菲。
推薦閱讀
一、剖析京東低價格戰蘇寧的實質 近日京東商城與蘇寧易購的價格大戰戰鼓雷動、硝煙四起,引得消費者心驚膽戰,八方看客舉目張望。針對京東等電商近日引爆的價格戰現象,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王德生表示,我國《電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認為家電賣場淪為雞肋是管中窺豹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01/115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