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設備系統:商機漸顯創新不斷
3D熱潮給產業鏈頂端的面板、制作設備系統、3D攝影機等行業帶來了催化劑的作用。“設備不足,拍攝3D節目太艱苦了。”一家電視臺節目制作人反映。
截至去年底,國內僅有一臺SONY制造的3D轉播車,奔走于亞運會等各大3D節目的錄播現場。而隨著3D頻道的開播,3D轉播車缺乏的壓力越來越大。據悉,天津電視臺新定購的一輛5信道3D轉播車,價格高達5000萬元。
隨著近年3D熱潮的興起,各大數碼廠商紛紛推出3D攝像機等設備,其中SONY、三星、松下、萊卡等國際著名廠商都推出了相應產品。同時,手機、數碼相機、游戲機等消費電子也趕搭3D潮流,推出試水產品,去年LG和HTC分別推出了可以拍攝3D視頻的智能手機,任天堂也在去年推出了可以拍攝3D視頻的3DS游戲機。3D內容制作設備也得以逐漸走進平民生活。
A股上市公司中捷成股份(300182)中標央視3D電視頻道的制作系統,也獲得市場關注,同時該公司還為湖南、北京、江蘇等地的3D節目制作提供了技術產品與服務。該公司的系統可完成收錄、存儲、快速編輯、配音、后期制作、模版包裝、特效、調色、立體效果調整到播出的全方位工作流程。
捷成股份董秘宋建云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3D業務在同類公司里具有優勢,因為央視3D頻道只是實驗性的頻道,合同也只有1000多萬,相較公司4.7億元的營業收入,占比是非常小,對公司收入沒有太大影響。盡管對公司來說意義非常大,代表著未來的一種趨勢,但是這種意義還沒有轉化成盈利。
相較才剛剛開始的3D業務,捷成股份更看好高清業務。宋建云說,目前公司做3D業務是一單一單地做,主要做的是后期處理這一塊,也是國內上市公司中唯一的一家。雖然到2015年國家規劃要開通10個3D頻道,但相比較高清100個頻道的規劃來說比較小,目前公司3D業務歸到高清業務里面。
中端-節目傳輸:機頂盒生意好運營商鋪路忙
3D電視內容傳輸到觀眾眼前,需要借助有線電視網絡及高清機頂盒。目前涉及該領域的上市公司包括有線運營商有歌華有線(600037)、天威視訊(002238)、廣電網絡(600831),高清機頂盒制造商主要有同洲電子(00052)等。
3D電視頻道目前屬于免費觀看,運營商暫時無法獲得收視費,但是運營商并沒有放棄借3D東風拓展業務的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撥打天威語音服務電話咨詢辦理高清機頂盒業務時,客服也以3D頻道開播勸說記者辦理,“在家里就能享受以前必須去影院才能觀看的三維立體節目,現在雖然只有一個臺,但是我們高清互動服務里還有自備的3D節目可以免費點播。”
據技術人員介紹,從傳輸鏈來說,對于有線運營商,3D節目整個傳輸過程并沒有太大的難度,只是3D要占用兩個頻道。分析師普遍表示,目前有線電視頻道資源豐富,3D頻道開通對相關運營商并未產生很大影響,對于3D頻道的開通,各地運營商更多地看重廣告宣傳的效應,以促進數字機頂盒業務的普及。
東興證券分析師王玉泉認為,在較長一段時間內,有線運營商以培養觀影群體為主,會維持免費策略。當3D節目源比較豐富、3D觀影群比較穩定時,有線運營商可以通過3D頻道月租費和3D節目點播費來獲取收益。
事實上宣傳3D頻道僅是運營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一種手段。目前已經有十幾套節目的高清頻道才是運營商大力發展高清機頂盒的推動力。到2015年,主要電視臺模擬信號將全面停播轉為高清信號。同樣,隨著高清機頂盒的普及又可以反過來為3D產業鋪好發展道路。
可以播放3D頻道的高清機頂盒普及正在加速,以北京、上海、深圳為例,截至2011年底,北京的有線電視用戶為360萬左右,其中高清機頂盒用戶270萬。上海東方有線數字高清機頂盒用戶為30萬。2011年底,天威視訊高清交互電視用戶終端數為32.63萬。
王玉泉稱,相比有線運營商,機頂盒生產商受益更大。2011年高清機頂盒出貨量為320萬個,同比增長51%。預計到2015年,高清機頂盒出貨量將達到590萬個,2010年~2015年的復合年增長率達23%。
機頂盒廠家同洲電子董事長袁明認為,隨著3D頻道的開播,中國電視機及電視內容制作都會往高端走,3D電視、5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內置機頂盒的一體機都將熱銷;高清頻道用戶會進一步增加。
此外,影院播放的3D電影也在逐年增加,給院線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橫店電影院值班經理宋先生介紹,之前電影院有2塊3D銀幕,經過申請已經增加到3塊。放映機和屏幕不用變化,只需要增加一些3D眼鏡、3D眼鏡的保養設備、發射器之類。但是,宋經理也認為,3D成為主流沒有那么快,因為一些影片本身很好,處理成3D可以帶來更高的收益,但是一些影片本身質量就不好,制作成3D也不會取得更好的收益,成本反而更高,因此,3D影片的成敗還是看影片內容。
末端-配套部件:需求量大增產能加碼
3D產業的發展還拉動了末端的3D眼鏡、偏光片等配套部件行業。目前,3D眼鏡的專利主要掌握在歐美、日韓企業手中,包括RealD、MasterImage 3D、三星、索尼、松下等。國內廠商通過取得專利授權或進口關鍵部件來生產3D眼鏡。
國內上市公司中,歌爾聲學(002241)生產3D眼鏡,公司主要為三星、海信等電視廠商加工快門式3D眼鏡。佛塑股份(000973)董秘辦公室工作人員則介紹,子公司主要生產供電影院使用的3D眼鏡,在技術上跟看電視使用的3D眼鏡有些不同,目前公司受3D頻道開通的影響不是很大。
相較于傳統電視,3D電視對芯片更加倚重,3D電視在運算、解碼、處理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還有針對3D顯示的雙眼同步3D影像、2D轉3D等需求。目前全球3D芯片的主要廠商為Mstar、Marvell、MTK。國內方面,數碼視訊與清華大學共建未來視訊聯合研究所,共同開發下一代3D芯片。
日前,深紡織(000045)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資不超過14.7億元,用于子公司深圳盛波光電科技建設液晶用偏光片二期項目。偏光片是液晶電視不可或缺的配件,更是偏振光3D顯示終端必須的配件。
在液晶面板方面,國內目前有京東方合肥第6代線、彩虹張家港第6代線、京東方北京8代線、TCL華星光電8..5代線等。以華星光電8.5代線為例,該公司有生產3D面板能力,但目前產品以32寸面板為主,而目前32寸的3D電視較少。
上游-內容制作:謹慎看待盈利前景
盡管3D電影場次在增加,3D電視頻道也正式開通,但3D行業面臨主要問題仍然是“有路無車”的困局。
“內容缺乏,片源不足,開播的頻道沒有內容可播,是目前3D電視產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家電專家陸刃波說,“目前中國的電視企業基本上不能拍攝3D電視,國產的幾部3D電影與每年幾萬部影視產品比起來可以忽略不計。”
在這種內容缺乏的局面下,電視廠商為推廣3D電視,甚至紛紛建立內部網站,提供3D片源。而目前央視的3D頻道每天首播時間僅4.5小時,每天重播兩次。從節目內容來看,多為錄制好的文藝類節目、體育節目、紀錄片、動畫片等。
據中國電子商會數據顯示,在3D內容上,用戶更側重于影視劇觀看,其關注指數為71%。不過,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相關影視類、動畫類制作公司,雖然紛紛表示看好未來3D電視的市場,但對3D類影視作品的拍攝、制作均持比較謹慎和保守意見。
華誼兄弟(300027)董秘辦的王穎告訴記者,公司拍攝的《唐山大地震》,曾經后期將其處理過3D版本,但是此版本僅在北京地區放映。王穎告訴記者,此后沒有拍攝過3D類影視,并且未來也沒有關于這一方面的計劃。
中視傳媒(600088)董秘辦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庫里沒有3D類的影視產品,也不清楚公司未來是否有關于3D影視的拍攝計劃。
以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而爆紅的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對3D作品的態度也很謹慎。原創動力宣傳公關部總監吳淳告訴證券時報記者,盡管3D代表了未來影視業的一種發展方向,公司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但公司的業務主流仍然是二維的。
其實,在《阿凡達》國內上映以前,國內電影就拍攝過3D類影視作品,而這些影片無論打著“華語3D第一步”、還是“國內首部功夫3D”等旗號,都逃脫不了暗暗淡淡收場的結局。
2009年8月《樂火男孩》打著第一部3D華語電影的口號上映,近2000萬投資,票房僅250萬元。此后大部分國產3D片都票房慘淡,未收回成本。投入不斷追加,票房持續蕭條,使中國的3D電影作品成為最易踩中的雷區,也讓影視公司對3D作品的投入更加謹慎和理性。
盡管拍攝3D作品水深,但也有不少搶占3D市場的先鋒者,目前在3D頻道播放的動畫片連續劇《鋒速戰警》的制作公司浙江中南集團卡通影視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中南卡通總經理沈玉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鋒速戰警》日前剛制作完成,并交付央視3D頻道。但沈玉良坦言,動畫片目前只賣給了央視3D頻道一家,3年多的制作時間,比普通動畫片接近翻一番的成本,讓目前的《鋒速戰警》還沒有實現盈利。
沈玉良說,公司本來就有三維動畫的技術積累,公司制作3D動畫可以達到成本最優。盡管目前沒有實現盈利,但是公司更看重行業的標桿作用,按國家計劃到2015年底開播10個3D頻道,屆時公司將占領先機。不過沈玉良也表示,盡管目前公司有另外幾部3D動畫片在制作,但只占公司動畫片中很小一部分,目前公司主流產品仍是二維動畫片。
下游-收視設備:3D功能成大電視標配
有業內人士說,3D普及是一場自下而上的革命,其中電視等播放終端正是3D普及的急先鋒。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在家電賣場看到,各大電視品牌都把帶3D功能產品擺在最醒目的位置,普通彩電僅掛出一兩臺,少人問津。銷售員也無不極力推銷3D電視,并告訴記者“到今年年底,所有大尺寸平板電視都會標配3D功能。”
“肯定選帶3D功能的平板電視,雖然不常看,但總是有用得上的時候。”趕在商場情人節促銷挑選彩電的一對情侶這樣對記者說。國美賣場的一名銷售人員小王也告訴記者,央視3D頻道開播以來,3D電視銷售火爆,95%以上購買者都選擇帶有3D功能的電視。
記者采訪到的孔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孔先生剛剛更換了彩電,購買了長虹46寸的一款3D電視,折扣后價格僅4700元。“3D頻道效果非常好,價格也不貴,和普通電視比價格只差幾百元,肯定選有3D功能的電視。”孔先生說,同尺寸有的品牌和型號的3D電視價格更低。
相較于兩三年前動輒上萬元的3D彩電,隨著價格下滑消費者的認可度在提高。據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數據,2011年中國3D電視年銷量將近1000萬臺,市場占有率達到20%~25%,74%的中國消費者未來3年內有購買3D產品意向。
“到2012年年底,帶3D功能的彩電估計市場滲透率會達到50%,估計銷售量達到2000萬臺。”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新功能的附加對生產廠商來說就意味著更高的利潤。一位電視企業高管向記者透露,3D電視的毛利率整個行業來說在30%以上,而普通電視毛利率是20%多。陸刃波說,3D頻道的開播最先受益的是3D電視企業,如果沒有3D電視,可能電視價格會更低,而3D電視的成本不會比普通電視高多少。
目前,國內彩電廠商正加緊布局,希望從標準層面掌控3D產品的發展方向。中國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張素兵透露,中國自主制定的3D標準即將出臺,目前內容已基本成型,計劃年內完稿,長虹、松下等所有彩電企業都參加了制定工作。
業內對于3D對彩電業的影響,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認為,3D功能對于電視影響并沒有想象中的大。他認為,3D頻道開通只是代表了一個未來的方向,未來高清對電視行業的影響比3D電視要大得多,高清會取代標清電視,但是3D只是額外補充,不會成為主流。
對于3D電視的增長,王玉泉則比較樂觀:“LED電視在2011年第四季滲透率已經達到60%左右,相對來說3D電視當前滲透率為30%,還有很大空間。”更多的觀點認為,即使3D節目不會成為主流,3D功能也會成為中高端彩電標配。
中國3D產業研究院白世明說:“3D頻道的開通與終端的普及是一個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過程,3D頻道開通后,由消費市場拉動的巨大需求,將成為推動內容建設和終端普及的第一動力。”
推薦閱讀
海爾宣布在日設立亞洲總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D時代來臨 產業鏈上下游商機大掃描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216/31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