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疲軟、庫存高企、企業虧損——家電業近日公布的種種數據都在表明該行業正在承受巨痛。而高庫存所引起的資金鏈緊崩、倉儲成本升、家電產品老化的極大危害已成為家電業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業內人士預測,下半年行業逆轉因素尚未出現,天量庫存也不會引發價格大戰,但若明年仍無法化解庫存壓力,行業將面臨崩潰臨界點。
現狀
上半年全行業銷售下滑
家電業到底有多艱難?家電網行業中心對全國重點城市空調零售做過統計,2012年1~5月,國內空調市場零售量同比下滑38.2%,零售額同比下滑34.2%。;冰箱銷量同比下滑12%,銷售額同比下滑7%;洗衣機銷量與銷售額均為負增長。中國視像協會則公布:今年1~5月,彩電內銷量為1470萬臺,同比下降12.9%;銷售額516.4億元,同比下降19.9%。整體而言,上半年家電行業銷售下跌了2成左右,中經家電產業給出的家電景氣指數是連續7個降級。
與這些數據相呼應的,是近期相繼出爐和即將出爐的家電中報業績的“綠臉”:蘇寧電器上半年凈利潤大幅下滑近三成;國美電器發布盈利預警預計今年上半年虧損;京東商城預期上半年虧損;小家電企業伊立浦預計凈利潤將首次虧損;愛仕達預計凈利潤將下滑30%~50%;美的電器上半年營收料出現雙位數下滑……。
家電業觀察人士劉步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房地產行業的緊密調控、歐債危機、國民消費能力下降等都家電銷售下跌的原因,而此前備受期待的家電節能補貼從目前來看似乎也并未起到預期效果。
問題
過半產品賣不出去壓倉庫
“生產出來的產品有一半賣不出去,倉庫的存貨是銷售出去的產品的1.5倍~2倍”,經常行走在家電行業生產一線的產業觀察人士洪仕斌告訴信息時報記者。某企業職業經理人則告訴記者,今年環境這么惡劣,老板仍然給我們定出了增長60%的業績目標,并且拼命生產,現在來看,肯定完不成任務,到時只好走人了。
記者了解到,由于對行業盲目自信,在去年內銷空調庫存1198萬臺的前提下,今年的產能還在接一定比例提高生產。結果,預期失落——通常在5月份前后,空調行業的庫存將達到最大化,但過了6月,全行業庫存仍維持在800萬臺以上的高位。“現在壓力最大的是空調渠道商”,洪仕斌說,由于銷售大幅下跌,不少代理商逐漸喪失了“銷售”功能,更多的是扮演了倉儲的角色。
據了解,天量庫存正成為家電業不能承受之痛,其危害極大:首先,占用大量資金,使資金鏈崩緊甚至斷裂;企業要負擔高額的利息;倉儲費用的提升——實力企業的月倉儲費用均在千萬元以上;電子原器件老化的風險——增加了售后成本。劉步塵也告訴記者,不僅僅是空調,全行業均在面臨高庫存危機,空調行業只是體現的更為集中。而這種全行業的疲態也是罕見的,以往總是“黑強白弱”或“白強黑弱”交替出現。
預測
下半年看不到翻盤機會
“下半年只會更糟”,在預測家電業走勢時說,洪仕斌直言,甚至都不看好明年的家電行業前景,“如果明年行業再無好轉,行業庫存若達到行業銷售的3倍這個臨界點,全行業癱瘓毫不出奇”。
劉步塵也對家電業未來發展持悲觀看法:首先節能補貼政策遲遲未能湊效,其次,行業高庫存,也令家電業無法將”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下跌”的甜頭吃到嘴,“只有剛性需求才是硬道理,現在還看不到”。
那么,銷售疲軟,行業高庫存可能引發下半年價格大戰的說法,也遭到上述兩位觀察人士的反對。洪仕斌說,剛性需求不足,降價也是賣一臺,漲價也是只賣一只,“這個時候,家電企業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適當考慮提升一點單品毛利,以填補由于銷量下跌造成的利潤虧損”。
對策
對外拓展對內轉型以自救
記者采訪獲悉,家電企業在苦苦掙扎的當口,依然在行動積極尋求向外拓展以自救。四川長虹和海爾電器紛紛通過自建或收購發力小家電業務;除涉足能源外,TCL集團與浩然資本合作涉足醫療設備市場;格力傳出將小家電業務由中山遷回珠海大本營的消息,此舉被視為其欲強化小家電等等,這些都是發生在今年上半年的事。而更早些時候,包括海爾、康佳、美的、海信等在內的家電企業,早已涉足房地產、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更多的企業現在在做內功”,洪仕斌告訴記者,家電業現在是痛苦的,但也不乏理性——行業陣痛正是行業實現轉型的好時機,也是行業洗牌更上層樓的好機會。對此,志高空調董事長鄭祖義表示認同,并表示志高內部已經進行了重新調整——以技術為導向,調整后的董事會成員都是“技術人才”。
推薦閱讀
網購,如今已沒什么新鮮,可大家電網上購卻是近一兩年才興起的事,而因網購家電引發的相關投訴事件可謂千奇百怪。近日,李女士在網購家電過程中就遭遇了這樣一幕。上月中旬,李女士在網上選購了一款42寸的LED電視,大>>>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量庫存下家電行業是否有翻盤機會?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5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