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剛剛閉幕的第111屆廣交會交出的“賬單”并不很好看。統(tǒng)計顯示,本屆交易會簽下的出口成交額僅為360.3億元,與前幾屆相比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下滑。有報道稱,這是除2008年金融危機之外,廣交會歷史上罕見的成交額下降情況。
廣交會的出口成交出現(xiàn)下滑,這與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仍然未能完全走出金融危機困局有直接關系。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表明,一季度我國的外貿下滑嚴重,反映出海外市場復蘇仍然很困難,海外市場的消費力正在持續(xù)下降。美國勞工部日前公布的非農就業(yè)報告表明,4月份美國新增就業(yè)為11.5萬個,遠遠低于市場先前的預測,說明美國企業(yè)招工速度明顯放緩,美國經濟增長疲軟的局面仍然未有改觀。同時,長時間困擾歐洲的債務危機仍然不見轉機。在這種情況下,以出口導向為主體的廣交會自然會受其拖累,不太可能出現(xiàn)“一花獨放”的局面。
其實,對于外貿領域出現(xiàn)的困難,我國政府早已有所察覺,并在經濟宏觀調控策略上作出了及時調整,特別是在調低GDP指標以后,國家已將經濟發(fā)展的重點放在振興內需上。最近,中央政府的外貿政策更是作出了重大調整,一方面由國務院發(fā)布了指導意見,提出要在保持出口穩(wěn)定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進口,適當擴大進口規(guī)模,促進對外貿易基本平衡,實現(xiàn)對外貿易可持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剛剛結束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中,中國政府還承諾在今年內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這些外貿政策的調整必將對我國未來的進出口貿易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美國方面向我國作出放寬部分民用和高技術出口限制的承諾以后,我國的進口貿易將有可能表現(xiàn)為持續(xù)增長,并有可能改變我國的內需結構。
各種跡象表明,我國的外貿領域正在形成一個新格局,即中國的市場更開放,海外產品將更便捷地與中國消費者見面。中國加入WTO已經有10余年,外貿格局出現(xiàn)這種變化也在情理之中,而市場的開放最終將有利于中國消費者,并且會對中國所期待的振興內需產生積極的連鎖反應。而這種新格局的形成,對于像廣交會這種傳統(tǒng)上以撮合出口貿易為主要業(yè)務的商品交易會來說,在產生挑戰(zhàn)的同時,其實更多地會帶來全新的機遇。廣交會應該抓住這種機遇,積極轉型,適應外貿新格局。具體地說,廣交會應該跟隨中央政府擴大進口規(guī)模的外貿新政,在不放棄出口貿易的同時,積極開拓進口貿易的新渠道,將更多的外資產品引進來,為它們的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便利。
推薦閱讀
公交地鐵移動電視里、各大樓盤電梯的廣告框蘇寧易購的宣傳已然無所不在。2011年其銷售額為59億元,而在今年,蘇寧易購的目標是翻五倍。突飛猛進的300億元銷售目標凸顯了蘇寧在線上市場放手一搏的野心。 據筆者所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廣交會出口成交額下滑看目前外貿新格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