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剛剛宣布的Project Glass“未來眼鏡”計劃,讓人對擺脫顯示設備、僅靠一副眼鏡收看視頻畫面的場景無比憧憬。于此同時,可彎曲的面板開始量產,并將率先應用到手機和電子書上,而流動視頻播放無疑是該技術未來的應用重點。我們可以想象地鐵乘客展開一幅電子卷軸觀賞電影的場面,不需要太久就會變成現實。
201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超過了130億元,榮登世界第二,與GDP的排名看齊。而僅僅一年前,全國總票房才剛剛超過100億。這個瘋狂變化的數字后面,是不斷增長的影院銀幕數量,其中絕大多數是數字影院而非放映膠片的傳統影院。
在公眾印象中,數字技術是傳統光學技術的終結者。正如數碼相機淘汰光學相機、數字影院取代膠片影院,超薄的液晶顯示器也成功替代了笨重的顯像管電視機“家庭娛樂中心”的地位。這是否顯示新的顯示時代已經到來?
“高清”是電器賣家掛在嘴邊的關鍵詞,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在全稱為“家庭電視高清晰度標準”的三級指標中,我們平時收看到的所謂“高清電視”只能達到較低的702P和1080i,而目前電視臺并不提供被稱為“全高清”(Full HD)的1080P分辨率信號。結果是,你家里的液晶電視可以放映全高清的畫面,但你卻找不到全高清的節目源。事實上更多家庭在使用藍光播放機播放高清影像,在中國,這意味著大部分高清影像都來自翻版。
在搞清楚所謂“高清”不過是電視領域的技術標準后,觀眾有理由對影院的畫面質量抱以更高的期待。但不容樂觀的是,我們的數字影院,包括已建成的和正在建的、90%以上都只有2K清晰度。那就是說當你去影院面對數百英寸巨幕,想著獲取極盡視聽之娛的超級享受時,得到的只不過是和臥室里那臺37英寸液晶電視、或者書房里那臺21英寸顯示器一樣的清晰度。
從理論上看,傳統35毫米膠片有著超過普通數字影院放映系統的4K清晰度,但這僅限于成片后最初的原始拷貝,在此基礎上洗印出來的放映拷貝已經大打折扣,僅有相當于2K左右的清晰度。影院在使用這些笨重的拷貝時還必須承擔高額的運輸費用、忍受隨著使用不斷衰減的畫面質量甚至丟失拷貝的潛在危險;而數字拷貝不過是電腦文件,放映一萬遍畫面質量也不會有變化,更可以直接通過網絡下載,方便程度完全沒法比。
業內人士對這個問題又怎么看?第六代導演章明早已表示,在后期制作上數碼技術有著太大的優勢,因此決意采用數碼拍攝;攝影師出身的第五代導演肖風則難舍膠片的顆粒感,聲言絕不放棄。同樣的問題也糾結著好萊塢的電影人。奇亞諾·里維斯監制的紀錄片《追蹤電影未來》采訪了詹姆斯·卡梅隆、馬丁·斯科西斯等一大票電影人,膠片拷貝更佳的畫面表現力和數碼拍攝更方便于后期制作讓大師們難以取舍。最后出來解決問題的是令人尊敬的技術人員:他們發明了和膠片電影機畫面質量不相上下的數碼攝影機!
但要以為天下從此太平就大錯特錯了——制作設備的問題解決了,放映設備的革命才剛剛開始。蘋果推出的新iPad分辨率達到了恐怖的2048x1536,9.7英寸的畫面就已能媲美主流數字影院的清晰度。今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的最大賣點并不是無所不在的3D,而是頂級影院放映系統才有的4K級顯示技術已經成熟地應用到家用顯示器上,松下更推出只有20英寸的4K面板——這意味著手提電腦都已獲得4K的顯示能力,可以跟豪華影院掰腕子了。
作為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電影,它的未來依然美好,可電影院就不一定了。
推薦閱讀
從去年底開始,家電寒冬這個詞就像烏云般,籠罩在家電制造業上空。不過筆者認為,寒冬未必一定是壞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瘋狂擴張后,家電行業需要一段冷靜期,來消化快速擴張時,業績所掩蓋的問題,比如售后服務。 最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數字技術進步或令電影拋棄電影院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