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2011年度財報顯示,虧損額已達2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20.52億元),創(chuàng)下公司1912年成立以來最大的年度虧損額。緊接著夏普又宣布換帥,奧田隆司接替片山干雄。如今,夏普第一大股東變成臺灣鴻海集團,曾經的“液晶之父”夏普從此改姓"臺資",難道夏普就此沒落了?
據報道,3月27日,臺灣鴻海精密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斥資約8.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97億元)入股日本夏普公司,以近10%的股份占有額一躍成為夏普第一大股東。
據悉,夏普還將以66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18億元)的價格,把經營位于大阪府堺市的液晶面板工廠的"夏普顯示器產品(SDP)"46.48%的股份轉讓給鴻海精密工業(yè)董事長郭臺銘個人。眾所周知,鴻海集團旗下的富士康工廠一直是代工業(yè)里的龍頭,旗下的奇美電子也是面板業(yè)巨頭之一,夏普如此這番動作,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員工減薪2% 夏普正走向沒落?
一個世界級的品牌、百年的日資企業(yè)、稱為"液晶之父"的夏普,被臺灣代工廠并購,業(yè)界均表示驚訝。然而,此舉是否代表夏普沒落了呢?
鴻海入股夏普成第一大股東(圖片來自互聯網)
2012年,是夏普公司成立100周年,公司卻必須為虧損額高達2900億日元(約合223億元人民幣)尋找解決方案,畢竟,這樣的虧損額創(chuàng)下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旗下電視機事業(yè)連年虧損,公司在布局全球最大的液晶屏生產基地時,又遭遇金融危機和半導體行業(yè)的蕭條,夏普急需新的資金來改善經營基礎,亦需要新的伙伴來幫助提升市場。
就在發(fā)布2011財年報時,夏普已經開始改變經營策略,將日本大阪堺市液晶屏幕工廠產能縮減50%,以減輕電視機銷售低迷帶來的庫存壓力。另外一方面,夏普也在積極布局生活小家電、手機等業(yè)務,以此來推動整體業(yè)務的盈利狀況。
日本其他幾家企業(yè)在宣布虧損之后沒多久,索尼、松下相繼換帥,當業(yè)界還在猜測夏普的時候,夏普三月中旬果斷宣布換帥,印證了大家的猜想。4月1日起,58歲的奧田隆司將接替54歲的片山干雄,出任夏普株式會社的社長(總裁),片山干雄調任夏普的會長(董事長),原會長町田勝彥退休并擔任"相談役"(高級顧問)。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日前,國美、蘇寧先后發(fā)布了2011年年報。兩家電零售連鎖巨頭的年報數據顯示,國美電器上市部分2011年收入為598.21億元,比去年增長了17.50%,母公司擁有者應占利潤由2010年的19.62億元下降至18.4億元,降幅達6.22%。>>>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員工減薪+改姓"臺資" 夏普正走向沒落?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