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與唯冠的“iPad”商標權大戰中,中國企業能學到什么?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知識產權局局長何志敏說,案件警示中國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必須學會利用國際規則參與競爭,提高知識產權意識以規避潛在風險。
對于這場被外界比喻為“螞蟻撼動大象”的商標權大戰,何志敏代表認為,大企業從中應學會利用規則規避在經營中可能產生的風險,面對小企業的挑戰也要隨時保持警惕,而中小企業要認識到善用知識產權規則是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
“每一個企業的成長中都有可能面臨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無論是主動進攻還是被動防御。”何志敏說,這是中國企業成長中必須補上的一課,處理好了,危機變機遇。
事實上,隨著中國產品和中國服務在國際市場上份額的提升,中國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地引發競爭對手利用知識產權規則進行打壓和遏制。
何志敏說,目前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美國關于知識產權侵權的337調查中涉案最多的國家。
他坦言,知識產權制度自改革開放以來正式引入我國,至今不過30多年,相比于歐美國家數百年的發展而言,制度的導入標志著與國際接軌,但是能力的提升仍然任重道遠。目前全國規模以上企業有專利申請的數量占比還不到2%,而國際上是20%至30%,此外我國七成左右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至于把知識產權作為生產經營的重要戰略,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數量也為數不多。
如何加速提升中國企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和運用相關規則的能力?何志敏建議說,目前我國正大力倡導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此要注重形成以創新驅動發展的氛圍,同時政府和企業在知識產權制度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要形成合力。
推薦閱讀
2011年3月15日,由近50名作家、出版人聯合簽署的《三一五中國作家討百度書》,吹響了作家討伐百度文庫的號角。適逢又一個315的到來,作家們的維權之路卻未終止,近日他們再次聯手,狀告一個更難攻克的對手蘋果公司。>>>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