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據顯示,2009年以前,國內廢舊家電約50%被賣到了廢品市場,40%送給了親戚朋友,10%閑置在家,還有極少部分被丟棄。那時的主要回收渠道是被稱為“游擊隊”的游商走販。正規拆解企業在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出臺后,享受到了短暫的“春天”。僅在2010年,全國家電以舊換新累計銷售新家電3222萬臺,實現銷售額1211億元。正規的廢舊家電拆解企業也從之前的屈指可數,發展到目前的100多家。然而,隨著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結束,我國剛剛建起的家電回收產業鏈正面臨被“游擊隊”沖斷的風險。有政策,就發展得順風順水;沒政策,就要面臨“滅頂之災”。不得不說這是對國內家電回收業的莫大諷刺。我國家電回收產業既需要政策支持,也應當盡快走出“政策市”。
縱觀國外家電回收產業的發展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由政府主導,以本地綜合性大型處理企業為主;二是政府鼓勵各方參與和進行信息交換,充分發揮開放市場的主導作用,各類處理企業互為補充、自由競爭。三是通過政府引導,以市場為基礎,通過專門的生產者、責任機構組織實施。
通過對比不難發現,第一種模式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快速布局,推動產業的發展,資源利用率高,易于監督管理,但市場機制的缺失導致處理成本居高不下。第二種模式,處理成本雖下降,但監管難度大。第三種模式在政府主導與市場主導之間平衡發展,利于發展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家電回收產業模式,并減小回收企業對政策的依賴。顯然,我國廢舊家電回收應考慮采取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并重的方式,既要保障產業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又要注意引入市場機制,避免壟斷現象的發生,促進該產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正規廢舊家電回收企業目前仍是微利,由于沒有條件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導致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另一方面,歷史原因導致的人員、債務包袱重,使企業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差。因此,國家也有必要考慮利用經濟手段促進產業的發展。如對廢舊家電回收企業免征增值稅;加大公共財政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支持力度,并在信貸方面給予必要支持;支持一些經營好、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為企業融資創造條件;對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示范項目,優先安排技改投資等。
而家電企業也應該正確認識自己在家電回收拆解體系中的位置,認識到自己在回收處理環節中承擔著較大責任,從主觀認識上積極參與其中,主動承擔家電回收拆解行業前期的虧損風險。
推薦閱讀
3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周三發布了新一代iPad平板電腦。Business2community.com網站發表評論稱,新的iPad平板電腦對于企業應用有四項重要意義。新的iPad將在企業中更加流行。其理由如下: 1.新的iPad將為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廢舊家電回收產業:亟待走出“政策市”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