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網站2月2日文章,原題:為何中國研發不出自己的iPhone包括奧巴馬在內的很多美國人都在問:為何iPhone不是美國制造?盡管該問題在美國就業增長緩慢的情況下顯得很重要,卻沖淡了一個事實:iPhone是美國產品,而非中國的。這意味著美國而非中國是世界經濟創新和就業增長的驅動力。更有趣的問題是:為何中國研發不出自己的iPhone?
答案是中國缺少促進研發iPhone的極其重要的資源:發現并利用新市場機會的企業家精神,研發出改變消費者生活的全新產品,同時培育新興產業并創造新就業機會。
企業家精神既無法用錢購買,也不能由上級機構強加。它須根植于自由的思想及尊重、獎勵發明家、創新者的文化氛圍。顯然這種氛圍在中國不存在。企業家精神也沒很好地與中規中矩的儒家文化融合。縱觀中國歷史,對發明人、企業家和商業先鋒幾乎沒什么尊重。中國的循規蹈矩及對企業家時不時的敵意也與重商主義的歐美迥然不同。即使過去30年里,中國的企業家精神仍與西方甚至一些亞洲國家不同,企業家不被視為市場冒險家,而被視為英雄般的努力工作的社會人物、普通工人的榜樣。但問題是,工人英雄主義不會培育出像蘋果、微軟、谷歌這樣的創新型公司,只會培育出大規模生產型的企業如富士康,最終只能是為創新型公司加工產品。
工人英雄主義過去沒發揮作用,企業家英雄主義如今也不會奏效,這并非因為中國沒創新能力或知識,而是官僚機構和體制的原因。中國企業總體缺少研發先鋒產品的信息、自由和激勵措施。企業出發點是市場供應和資源,而非以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從中國規劃者角度看這無可厚非,他們掌握巨大資源,急于尋找能創造短期增長效益的快捷方法。但從全球市場角度看不行,因為消費者而非中央規劃者才是經濟的中心。
iPhone是美國而非中國產品。美國人不應被中國19世紀式的制造業成績蒙蔽眼睛。(作者帕諾斯·穆都庫塔,陳一譯)
推薦閱讀
日系電子企業集體巨虧。業內有分析稱,經濟形勢不理想加上日本地震,還有韓國企業的競爭都是導致日系電子企業虧損的罪魁禍首。2012年,日系家電企業能否東山再起? 2011年第三財季,日系電子企業集體虧損。其中,索尼>>>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