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價與價值背道而馳的時候,這就會讓一直經營狀況理想的企業感到無所適從,TCL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不久前,深交所針對創業板公司出臺了“一元退市”的建議稿,這無意中擊中了近年來業績穩定上漲的國內家電龍頭TCL集團,也讓后者感到頗為無奈。
“現在A股的主板還沒有有關低價股退市的規定,一般的投資者暫且不用恐慌。”一位長期關注TCL的家電業界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直言,“現在TCL的股價明顯是低了一些,企業既沒有出現經營困難,也沒有現金流緊張的窘境,它進入了‘一元股’行列讓人看不懂資本市場。”
《華夏時報》總編輯、著名股評家水皮則認為,TCL集團經過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國際化的洗禮以及多元化的發展,在戰略布局、運營管控、技術研發、市場反應等方面已經具備了和國際巨頭同場競技,甚至“彎道超車”的實力。
而在12月23日,TCL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草案)獲得中國證監會備案無異議,家電業界人士認為,此時TCL股權激勵獲得通過將會通過“金手銬”使管理團隊更加穩定。
產業鏈的力量
TCL最近有點煩,原因就是難以提振的股價。
11月30日,TCL集團在大盤暴跌的影響下,于午后一度跌至1.99元,成為近3年來首個“1元股”。同時,低價股“老二”京東方A(000725.SZ)最低也跌至2元以下。此外,兩市A股目前約有30只左右的2元股。
而A股“標王”貴州茅臺(600519.SH)則始終維持在200元左右的價位。也就是說,一股貴州茅臺可以買上100股京東方A或TCL集團,雙方股價價差超過百倍。
TCL內部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對于這樣的股價顯得有些無奈,“我們剛剛實現了液晶電視年銷售量突破千億大關,股價卻沒有反映出自身的實際狀況。”
12月16日,TCL實現了液晶電視年銷量突破1000萬臺,這是中國企業第一次進入“全球千萬級彩電俱樂部”;與此同時,根據DisplaySearch對2011年第三季度液晶電視出貨量的統計數據,TCL液晶電視出貨量2011年第三季度開始成為全球第七。
TCL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國內眾多彩電廠商中率先突破1000萬臺,主要是得益于自身產業鏈的建設。
從TCL的整個業務結構來看,液晶電視業務無疑是集團經營的重心,通過向上游延伸設立惠州模組廠、深圳華星光電面板廠,TCL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擁有液晶電視全產業鏈整合能力的家電企業,這是TCL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據記者了解,由于華星光電項目已經正式開始量產,TCL的產業鏈協同效應也逐漸開始體現。11月初,華星光電開始向多媒體供應面板;同月25-27日,TCL集團在云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北五省市啟動“規模決定實力”的大型促銷活動,銷售人員對讓利活動給出的解釋就是公司面板的順利量產后形成的規模和成本優勢。
《華夏時報》總編輯水皮認為,隨著華星光電液晶面板的供應不斷增大,TCL產業鏈整合能力不斷深化,產品功能和成本方面的優勢將日益顯著,產品競爭力會不斷增強,TCL已經具備了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供應鏈基礎及駕馭能力。
蟄伏之后的重生
TCL能夠成為國內彩電制造商中的翹楚并非朝夕之功。
2002年以后,TCL集團國際化經營步伐明顯加快,逐步由單純的產品輸出轉向資本合作和產業整合,并購和資產重組成為主要的國際化經營手段。
2004年1月,TCL與法國家電巨頭湯姆遜集團合并重組彩電業務,組建TTE公司,攜手締造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企業,使彩電年生產能力達到2000萬臺;2004年8月31日,TCL又與法國阿爾卡特集團合資成立手機公司——TCL阿爾卡特移動電話有限公司(T&A),成為全球第七大移動終端制造商。兩大重量級并購的實施,使TCL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化企業。
但是國際化并未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反而讓TCL陷入了虧損的困境,這讓TCL董事長李東生(微博)不得不重新思考對TCL的重塑。2006年9月,李東生發表了《鷹的重生》系列文章。文中,李東生對TCL國際化遭遇到的發展困境進行了反思,檢討了自己在管理上的失誤,并以“鷹的重生”的例子來說明TCL集團推進文化變革創新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007年對TCL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一年,除去實現了3.96億元的凈利潤之外,其品牌戰略和產業架構的調整也同樣重要。
2007年6月18日,TCL集團發布新的品牌戰略——“創意感動生活”,這個戰略為TCL注入了新的、個性鮮明的內涵,是TCL誕生26年來對品牌形象所做的最大一次革新。
而在2007年12月3日,為適應國際化運營和多元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向投資控股型管理模式轉變,提升整體管理能力和運營效率。TCL集團決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多媒體、通訊、家電、部品四大產業集團,以及房地產與金融投資業務群、物流與服務業務群六大業務單元重組為全新的“4+2”陣容。
多元化再發力
TCL從來就是一個不甘于現狀的企業,當企業需要進行調整的時候也毫不猶豫。
2011年8月,TCL又對其戰略架構進行了調整。在新的“4+6”組織構架中,多媒體業務、通訊業務、華星光電業務、家電業務是四大主要產業,翰林匯、房地產、投資業務、系統科技等為六大業務,表明了公司多元化協同發展的戰略思維。
在TCL最為知名的多媒體業務上,受制于經營效率及產品結構因素(LED背光電視、3D電視占比相對較低),TCL的行業排名落后于海信、創維(微博)。
然而,隨著TCL多媒體新任管理層對內部管理的梳理,以及TCL在3D電視和智能電視的技術積累優勢,加上2011年以來的業績改善,相信TCL未來的凈利潤率將逐漸接近海信、創維。由于海信電器的彩電業務占其營業收入超過90%,TCL多媒體業務可參照海信。2011年至今,海信電器的PE在8倍至16倍之間,目前處于8倍PE水平,鑒于未來更高的業績增長,可給予TCL多媒體業務15倍PE。
通訊業務一直以來就是TCL最為穩健的一個業績增長點之一,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及良好的海外運營商渠道關系,業績穩步增長。12月20日,TCL通訊于中國上海舉行了智能云手機戰略暨新品發布會,明確提出智能云手機戰略定位,同時發布12款智能云終端新系列,目標是力爭在中國市場實現“彎道超車”,成為智能手機的領跑者。參考通信終端設備及中興通訊(微博)PE水平,可給予TCL通訊業務20倍PE。
而在TCL家電(白電)和華星光電項目上,參考到同業競爭對手的情況,分別可以給予12倍PE和1.3倍PB。
據記者粗略估算,TCL集團2011年12月15日收盤價為1.76元,而根據估值模型,TCL的合理價位應為2.82元,尚有超過68%的上漲空間。
光大證券高級投資顧問李志在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表示,目前市場上出現的一元股現象,成因很多,特別是像TCL這樣的股票,業績保持穩定增長,目前價值是被低估的,就長期來看,價值回歸有其必然性及合理性。
與此同時,TCL股權激勵計劃獲得證監會通過的消息也從側面反映了其經營狀況的良好。12月23日,TCL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權激勵計劃(草案)獲得中國證監會備案無異議,將于2012年1月9日召開2012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與TCL集團股票期權激勵計劃相關的逐項議案。
推薦閱讀
海外融資、拓展產品品類正成為國內家電網購市場的熱點詞匯,多數家電網購企業謀求通過策略調整應對經濟變冷帶來的市場壓力。從本質上看,現階段國內家電網購市場的表面繁榮是全球金融形勢以及消費需求動蕩在流通體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低股價≠低價值 TCL或借機彎道超車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