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國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家“山寨”蘋果零售店遭到曝光。日前,蘋果向紐約州地方法院針對50家不知名企業提出訴訟,指責他們侵犯公司的商標權。這些零售店并非蘋果官方授權,其中一家假冒零售店名為Apple Story,坐落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地區。很顯然,一向高傲的蘋果這次憤怒了,并開始了打假之路。
在國內,山寨蘋果店并非僅出現在昆明。但昆明山寨蘋果店的出現,卻讓中國山寨產品的名聲再次“走向”世界,并引發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包括AP,AFP,CNN,BBC,ABC,NBC等世界知名媒體都進行了重點報道。
之所以反響這么大,原因不難理解。近年來,中國IT山寨潮風生水起。舉個最典型的例子——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各式各樣的山寨機,像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國際大牌們無一幸免地成為山寨的模仿對象。而且,有分析師和業界人士稱,這股“山寨風”愈刮愈強。
工業化大生產追求的同質化和低成本為山寨的生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與此同時,山寨的蔓延,刺痛的是中國IT制造業創新不足的軟肋。有專家認為,山寨文化本質上是一種依附性文化,以模仿為前提。我國山寨文化正迅速對主流文化發起沖擊,其背后反映了我國原創文化的諸多瓶頸,而最本質的原因當屬缺乏創新。中國在成為全世界最大制造工廠的近20年間,始終處在產業鏈的末端,即缺乏核心知識產權,不是設計者創造者;且不掌握市場,不是銷售者,不接觸消費者;僅是充當了毫無話語權的中間環節。這種代工軟肋的陣痛也在不斷地驅動著山寨潮轉型,從模仿到創新進而超越。
雖然,山寨一直被看作是冒牌和剽竊的代名詞而飽受批評,山寨企業也在多方口誅筆伐的夾縫中生存。但是,山寨產品有其較強的競爭力扎根市場,并能夠受用戶青睞。以山寨平板電腦為例,據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的統計,當前山寨平板電腦以近20%的市場占有量緊隨蘋果iPad之后,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山寨平板電腦的消費市場。
對于這種現象,其實并非偶然。首先是市場需求,山寨品亮出的第一殺手锏便是價格,消費者對于低價產品的喜愛成就了山寨品。其次,山寨不等于假貨,它是二次創新,也是一種發展。以聯發科為例,該公司在前幾年推動了山寨手機的全面繁榮,并藉由中國山寨手機而崛起。進一步來說,山寨不是沒有技術含量的照抄,不少山寨產品的功能甚至更貼合一般人的需求,別具一格的創意更符合本地市場需求。就拿山寨蘋果店來說,已遠遠超越了對消費品的簡單仿制,他們也重視產品設計并力求帶給消費者更好的消費體驗以贏得更多的顧客。
實際上,從最開始的模仿商標制造假冒偽劣產品,到后來的模仿品牌產品的造型、界面,這些本質上都是產品的山寨。至今,模仿的層次上升到了服務體驗和商業模式,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換句話說,蘋果山寨店的出現,正是折射出中國山寨產業的蛻變,從模仿產品到模仿渠道乃至運營模式,這是一種升華,這也使得中國IT制造在模仿中超越的可能性大大加強。
或許我們應該把山寨模仿當作是中國IT制造業深入發展的一個過渡階段。當下應該做的,是完善保護創新的法律環境和鼓勵創新的激勵機制,以此來刺激從模仿到創新的美麗嬗變。其實山寨并不等于照搬,在不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條件下,模仿也可以是創新。對于中國IT制造業而言,找準定位,創新出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才是真正的追求和發展。
推薦閱讀
8月8日上午,由TCL集團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深圳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首期設備正式投產啟動。華星光電項目的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完全自主創新建設的最高世代TFT-LCD生產線正式轉向全面生產經營階段。TCL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蘋果山寨店折射中國制造模仿與創新的困惑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