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企業在上世紀90時代迎來了燦爛的春天,那時海爾、TCL、長虹、康佳等巨頭企業都是荷包鼓鼓,謀劃出海。
海爾掌門人張瑞敏是中國企業家中最早提及國際化的,不過海爾的國際化之路一直都是依靠自有品牌營銷,并未采取激進的擴張式并購,未曾出過大虧,但是也沒有摘到大果子。
這一次,海爾集團出手了,這一樁可算劃算的買賣,到底在海爾國際化征程中處于何種位置?暫且可以稱為一個拓展區域市場的并購嘗試,順便加上一句,三洋在白電繼續研發上的實力可以增強海爾的產品競爭力。
先到發達市場打天下
長期做家電產業觀察的著名家電專家劉步塵昨天看到海爾集團并購三洋電機白電業務時并不興奮。“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劃算的買賣,差不多8億人民幣的交易額算是很便宜的,但是三洋白電業務的地位已經不像十年前,交易金額也不是很大,并購后對海爾集團整個的國際化路線影響有限。”劉步塵拿飛利浦收購奔騰電器小家電業務對比,飛利浦的收購拿出了差不多20億元人民幣,奔騰電器只是近幾年剛出現的本土小家電企業。
海爾的國際化之路一直走得謹慎,其策略是先到最發達的市場打天下。海爾在歐洲和美國都建設了海爾產業園,把生產基地搬過去,然后在當地市場開展自有品牌銷售。海爾自己提供消息稱,海爾高端冰箱卡薩帝在歐洲市場占有率位居前三。
不過國際化走到現在,海爾海外市場銷售額并不高。青島海爾(600690)2010年年報顯示,海外市場銷售額為59億元,國內銷售達539億元,海外市場占總銷售10%都不到。與華為、中興、聯想等國際化成功的中國企業相比,海爾甚至不能稱為國際化的企業。
劉步塵表示,海爾的國際化已經進行差不多15年了,一直在推進,但是沒有大的突破,收購三洋電機白電業務有國際化的因素在里面,“但是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不能跟中國、日本、歐美市場比。中國很多企業國際化第一步就是東南亞市場,畢竟這是中國企業的家門口。”
劉步塵不認為此次并購能加速海爾在日本市場的拓展。“我們看到收購后海爾只能用三洋的子品牌‘AQUA’,而不能用三洋品牌,而且三洋品牌在日本的影響力也在下降,之前海爾在日本市場打拼也很艱難,想借助三洋并購突破日本市場很難。”
用好三洋的專利
海爾的三大業務分別是冰箱、洗衣機、空調,但是空調業務在格力、美的競爭下日顯頹勢,洗衣機現在也面臨美的系(美的、小天鵝、榮事達)的追擊,海爾冰箱業務目前優勢仍然很明顯。“借助這次機會好好挖掘三洋在洗衣機方面的知識產權可以大大提升海爾洗衣機的競爭力。”劉步塵表示,三洋的洗衣機業務擁有眾多專利,其中現在流行的斜滾筒技術就是三洋發明的。
海爾集團昨天表示,本次交易三洋電機在白電方面的知識產權也是交易的組成部分。這也意味著收購后相關知識產權和專利海爾可以拿來用,增強自己產品的競爭力。
在海爾之前,多家中國企業抱著不同的目的并購了日本的企業。不久之前,聯想宣布并購日本NEC的個人電腦業務,聯想的目的就是借助并購拓展封閉的日本市場。蘇寧電器在2009年收購日本電腦企業Loax,這家經營不善的企業在蘇寧電器接手后重新恢復了人氣,很多中國人在赴日旅游時前往Loax購物。
推薦閱讀
安裝平板電視機要加收掛件費,安裝熱水器要加收彎角閥費……明明說是“免費安裝”,可一旦安裝時卻要“二次收費”,日前,一些消費者對家電“免費安裝”提出質疑。 到底是不是免費安裝 市民王女士說,前幾天,她購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爾15年國際化之路 終于拿下劃算買賣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