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飛利浦方面,還是奔騰電器方面,均未對這一傳聞作出回應,但雙方都沒有明確否認的態度,讓外界相信并購傳聞有幾分真實性。
家電江湖上的事情,總是變幻莫測。
還記得年初新華都以3200萬美元入股奔騰集團旗下奔騰電工19.9%股份時,新華都總裁唐駿曾經對媒體公開表示,奔騰轉而專注個人護理電器,是要PK飛利浦或者松下的市場占有率的。沒幾個月的功夫,市場上傳出飛利浦將收購位于上海的奔騰電器公司的消息。
傳聞指,飛利浦向奔騰提出收購意見,主要是看中奔騰在生活小家電領域的競爭力、上海的地皮和成套的小家電生產制造能力,奔騰電器董事長劉建國則希望以奔騰的品牌和全國性的營銷網絡作為主要資產出售給飛利浦,目前雙方還未就具體的收購內容和金額達成共識。
雖然不管是飛利浦方面,還是奔騰電器方面,均未對這一傳聞作出回應,但雙方都沒有明確否認的態度,讓外界相信并購傳聞有幾分真實性。一時間,業界對這樁可能的并購事件,國內小家電品牌的淪陷,以及外資對于國內小家電市場的覬覦等話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民族要“委身”外資品牌,聯系之前炊具大王蘇泊爾“淪”為法國公司的子公司,讓一些人大呼“我接受唔到咯”。
我個人倒是愿意理解這是樁兩廂情愿的聯姻。從家電代理商到小家電零部件供應商再到OEM制造商,劉建國一手創立的奔騰電器,在面對美的、九陽、格蘭仕等品牌的強勢競爭時,成長空間受到限制,不想干了,興趣轉了,想要出手,是為“你情”。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逐漸弱化淡出消費電子業務的飛利浦,想要著力在有不錯市場占有率和品牌認識度的個人護理小家電和生活小家電行業,收購一間有成套生產能力和完善銷售網絡的企業,以強化其在中國小家電市場的競爭力,就是“我愿”了。
小家電市場所謂被外資“覬覦”也很正常,既然被視為“中國家電業最后一塊利潤奶酪”,那是有甜頭可嘗,大家才愿意圍著爭搶,機會擺在那里,無論是對國內企業,還是外資品牌,都是均等,就看誰能夠把握住。外資發力,對美的、九陽、格蘭仕等國內小家電企業也是好事,有競爭就有壓力,有壓力就會有進步。國內小家電企業需要做的是,突破目前從大到強的發展瓶頸,找準自己的道路,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與外資品牌一決高下。這個市場,who怕who。
推薦閱讀
幾乎一夜之間,國內家電網購市場便形成了家電連鎖企業、家電制造企業、B2C運營商及C2C運營商等多方角力的競爭格局。事實上,家電渠道網絡化是互聯網經濟時代下實現低成本流通的有效手段,其承擔著實現供需鏈深度整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兩廂情愿?奔騰委身飛利浦并非本土淪陷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01/116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