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帖稱,當初宣稱“每平方米送3000元精裝修”的深圳萬科第五園六期出現了大面積發霉、墻面涂料脫落等裝修問題,有業主拆開裝修材料一看:衣柜、鞋柜等竟然是“紙”做的。(《皖江晚報》3月26日)
在房地產界一向口碑較好的萬科出現如此新聞,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是真實的,畢竟萬科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能信得過的品牌。但很多事情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任何事情不會空穴來風。如果再聯想到萬科眼下尚未走出一個月來沸沸揚揚的“毒地板事件”,萬科的“紙糊”質量應不是偶然現象。
針對網帖中反映的現象,萬科總裁郁亮坦承:萬科第五園六期確實存在一些質量上的問題、瑕疵,目前正在挨家挨戶排查、整改。“凡是我們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全部更換。”雖然萬科針對“紙糊”事件反應迅速且誠懇,另一方面也承認了“紙”做衣柜、鞋柜確實現象存在。事實上,萬科并非唯一卷入精裝修質量風波的房企,就在同一時段,另一知名房企“恒大”也因糟糕的精裝修質量正面臨著業主的維權。知名房企一而再,再而三出現房產質量問題,不得不引來疑問:這到底是如何通過監管驗收?
實事求實,在商言商,知名房企在追求社會效益的情況,肯定要追求利潤最大化。在房地產市場處于低潮的今天,許多開發商面臨成本居高、資金吃緊、壓力重重,于是知名房企想方設法節約成本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某些潛規則之下,有關房產部門在監管時也睜一只眼睛閉一只眼睛,這是不能允許的。其實,萬科暴露出來裝修質量問題,是國內長期以來屢受詬病的開發商“精裝修陷阱”的一個縮影。監管不力、究責不力、違規成本低,諸如此類的不合理現象,顯示出監管的鏈條已有松懈,錯在房地產開發商,但有關部門能遠離問責嗎?
如果房地產商選擇靠“紙糊”的質量作為降低成本的妙招,那么有關監管部門更不能為虎作倀、搖旗吶喊,應該清醒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捂不蓋。一方面,這需要建設、質檢、房管等部門保駕護航,確保消費者權益,而不能僅僅把糾紛看成是民事關系而事不關己,連出手監督都不做。另一方面,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也應該把更多監督權力交給業主、消費者,讓他們可以更便捷地主動發現問題、協助改善。畢竟沒問題的開發商是不存在的,唯有將“持續改善”、“負起全責”制度化,才可能迅速化解一個個潛在問題。通過多方負責任、有成效地面對實際,才有可能杜絕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浮現。
萬科“紙糊”的質量是個危險的信號,也是個令人深思的警示:任何品牌的五彩光環下,公眾都應該擦亮眼睛,有關部門也要加強監管!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醉江南:"紙糊"的萬科質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27/4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