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12月31日訊】元旦臨近,南京中山北路的劉先生剛給家里添置了一臺空調,1級能效1P掛機,花了不到1500元。“2009年春節的時候我買了一臺同樣功率的,花了接近2000,還是3級能效的”,劉先生對記者說。
能效增高,價格降低,讓劉先生等消費者得到實惠的是國家“節能惠民工程”的實施。其實自2005年,國家就開始推行空調行業能效標準。但是由于高能效空調制造成本高導致價格較高,老百姓對高能效空調的認知度也比較低,這些原因導致廠家因為成本高不愿意制造,老百姓因為不了解而不愿購買的局面,高能效機型推廣極為緩慢。
2009年6月,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組織在空調領域實施了“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在購買1、2級能效定頻空調時,同時可獲得每臺300-850元不等的國家節能補貼,此外還推行了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雙管齊下加快了空調市場更新換代的速度,在空調行業里迅速刮起了一股高能效旋風,也使空調銷售市場一路扶搖直上。
國家信息中心市場處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0冷凍年度(2009年8月-2010年7月) 國內空調市場銷售量同比增長31.45%,銷售額同比增長24.13%,其中高能效空調市場占比攀升速度最快。
產業在線提供的最新一組數據,更顯示出“節能惠民”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空調行業帶來的利好。數據顯示,2009年1到12月,國內空調累計銷量為3769.17萬套;2010年1到10月,國內空調累計銷量已超過4360.77萬套,增速驚人。據統計,按定頻空調市場舊能效標準計算,1、2級定頻空調銷售量比重由2008冷年的8.9%上升至2009冷年的19.9%,再由2009年提升至2010冷年的86.6%。而2010年6月定頻新能效標準實施后,目前1、2級定頻空調銷量比重占到6成市場,以此推算,今年1到10月份,中國高能效空調市場銷量已突破2000萬套。
高能效空調的普及,也使直接拉動了中國空調制造企業的發展。2010年上半年報顯示,格力、美的、海爾三家公司收入分別為251億元、390億元、297億元,分別增長25.4%、56.7%、39.5%。其中,美的因為出色的空調業績帶動,2010年銷售收入已破千億。
除了銷售收入的增長,國內空調企業一改往日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自主創新力度持續增強。2010年,格力發布了空調行業三項核心科技,分別是“新一代G -M atrik(G 10)低頻控制技術、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和新型超高效定速壓縮機”,被國際制冷界譽為“當代空調產業發展史上的三座豐碑”。此外,一些空調二線品牌也沐浴到了此次節能惠民政策的春風。海信、志高、奧克斯等都紛紛發力,搶占市場份額。沉寂很久的長虹空調,在這次高能效空調普及中,推出的“三高效”空調市場表現搶眼,其獨有的高效制冷、高效制熱、高效待機技術都帶動了行業節能技術的發展。
2010年6月,國家新定頻能效標準正式實施。這預示著將節能減排作為十二五期間重要工程的中國,將以新的國家標準持續深入引導空調市場向綠色的高能效升級,同時也加速了低能效空調的退市速度,為高能效空調讓出了廣闊的空間。相信隨著國家政策推行力度的深入,搭上國家“節能惠民”工程的快車,高能效機型已經逐漸走出尷尬境地,迎來了蓬勃發展時期。
發改委環資司司長趙家榮向記者介紹:“節能惠民工程的實施,除了讓中國老百姓以實惠的價格享受高能效產品外,同時可以有效拉動內需,促進節能減排,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可以說老百姓、企業、國家都從中受益,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創新之舉。”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訊]最近筆者一直在研究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家電發展的歷史,通過對比,筆者發現無論是美國的惠而浦和GE,韓國的三星和LG,日本的松下和索尼,這些企業都是伴隨著本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最后形成了“產業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節能惠民工程,一項新政,三方受益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