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贊助體育賽事的行為,都可以稱得上是體育營銷,也不是所有家電企業都合適發力體育營銷。更不是所有體育營銷都可以讓家電企業實現“名利雙收”。很多時候,體育營銷就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我國家電業競爭高度白熱化,許多企業只能通過規模化獲利,很多企業的盈利則是“利比紙薄”,很多企業缺乏足夠的空閑資金進行技術和品牌的投入;另一方面,贊助各種洲際性、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投入費用動輒數千萬、億元、10億元,這對于很多的中國企業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弄不好就會拖累整個企業的正常運營。
不過近年來中國家電企業投身體育營銷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從奧運會、亞運會、大運會、全運會、中超聯賽、世錦賽,甚至還包括贊助國家乒乓球隊、國家游泳跳水隊、國家體操隊等一系列體育賽事,有的企業直接成為賽事高級合作伙伴,有的企業則成為賽事產品贊助商,有的企業直接“傍賽事”營銷。
發端于當年三星借助一系列體育賽事的冠名贊助等方式,在全球消費電子產業快速崛起的成功案例鼓舞,一大批中國企業近年來則希望借助體育營銷的捷徑推動企業和品牌在市場上的快速擴張和提升。不過,全球消費電子產業發展近30年來,借助體育營銷實現品牌化崛起的企業也只有三星的個案,而眾多國內家電企業的體育營銷并未達到預期的目的。
實際上,體育營銷在本質上,則是一項與企業的綜合實力,特別是產品布局、銷售網絡、品牌影響力、市場營銷水平等必須要匹配的重大營銷事件,拋開企業發展的實力和現狀而盲目投身體育營銷,不僅難以取得實際性的效果,還會將企業拖進虧損和倒閉的懸崖邊緣。
當年,三星借力體育營銷的成功,是企業已在內部運營和外部擴展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支撐體系,產品在技術、功能、設計等方面有了支撐,也有了遍布全球的市場營銷網絡、生產基地、銷售人員的配合,從而實現了同等規模和體系的擴張力,真正在體育營銷與企業品牌升級之間建立了一條“高速公路”,實現了整體的崛起。
同樣,近年來在一些中國家電巨頭發力體育營銷的過程中,也出現了獨特的理念與模式。TCL、美的等家電巨頭就提出,“規模化創造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品牌化運營為突破口”,借助體育營銷的放大鏡、聚焦器、擴音器等一系列功能,不僅可以在短期內推動企業銷售業績的大幅度增長,還可以提升品牌影響力,抓住潛在消費者。
今年,TCL牽手廣州亞運會已經為全世界奉獻了一場融合了“競技體育、商業力量、不斷創新、永不言敗”等諸多內容的精彩賽事,還向全球市場特別是亞洲國家展現了TCL的企業風采和創新實力。這同時還為國內其它家電企業的體育營銷拉開了轉型升級的序幕。
近年來,在經歷了曲折、走過了彎路,甚至還遭遇了滑鐵盧的中國家電企業們,并未停止“發力體育營銷、實施品牌擴張”的戰略目標。同樣,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在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的推動下,通過全球、洲際、國家等一系列體育賽事的磨練和沖擊,特別是在技術創新水平、規模制造能力、銷售網絡布局等方面實力的共同推動下,中國家電企業的體育營銷將掀開新的一頁,而中國家電企業的品牌國際化擴張也只欠時間的打磨。
推薦閱讀
用了7年的空調突然間從墻上墜落,不僅造成室內機嚴重受損,還正好砸在下方的筆記本電腦上,導致筆記本電腦損壞。找廠家售后服務部門理論,工作人員卻稱產品已過三包期,他們不再負責。這是上海消費者曹女士前不久的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企業實現品牌國際化還需時間打磨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