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十年商場歷練,臺灣鴻海科技集團(大陸稱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懂得如何摒棄個人好惡,營造儀式感。
11月初,上海淮海路,歐洲最大的家電零售品牌萬得城(Media Markt)的試營業剪彩儀式上,郭臺銘和萬得城母公司、麥德龍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柯德斯一道,依照中國舞獅習俗,為獅子畫上眼睛,并將紅包塞進獅子口中。但這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財源滾滾的舉動,并不能改變雙方初期磨合的艱難。
富士康持有萬得城25%股份,無權介入店面經營,束手束腳。更令郭臺銘難以忍受的,是萬得城的“慢功夫”。
從初步協議到正式簽約,幾乎用了一年,萬得城指派項目團隊調研中國市場,耗費一年半,裝修店面,又是半年光陰。至此,萬得城方才對第一家中國門店有了“清晰的可能性預測”,但最開始兩年的發展,也僅局于上海。這與此前對中國市場的調研結果并不匹配:預計到2013年中國電子消費家電市場潛在的需求量將達到1500億歐元,德國市場只有600億歐元;而且,上海市場的需求占有其中3.6%,55億歐元的需求量與瑞士和奧地利整個國家的需求量持平。
“我們想知道在中國市場我們的商業模型是否能夠成功。如果我們在上海可以這么做,那么在中國的其他市場,也可以這么做。”萬得城中國區CEO湯旺濤對說。
事實上,和當年百思買進入中國耗時三年相比,萬得城已算“加速”前進。業內人心照不宣,萬得城要想在中國試水成功,必須盡可能和百思買“劃清界限”。百思買因廢除供應商進場費,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成為中國家電業中的“烏托邦”。如果不是后來收購本土家電零售商五星電器,百思買難以擺脫在華虧損狀態。
問題是,萬得城能在多大程度上甩掉百思買的厄運?在其占地1.3萬平米、高達五層的超級賣場中,超過4.5萬種的電子產品按照價格和功能、而不是生產商進行陳列,不禁令人想起零售商歐尚;舒適的產品體驗區,以及設置在頂樓能一覽淮海路風情的咖啡館,這自然引發對瑞典家居零售商宜家的聯想—結合來看,酷似百思買。
這種聯想可不樂觀。
【中國人脈】
單純以開店速度來比較百思買和萬得城,并不恰當。百思買在華擴張可以用“蝸牛”兩字來形容。在2006年底進入中國開了第一家店后,由于外資身份限制,其選址在上海中山公園的第二家店的商務部批文延緩了半年才拿到,相隔兩年才開出了在華的第二家店。而目前萬得城位于浦東錦繡路的第二家門店外觀裝修已初具規模,7500平米,趕在中國農歷新年前開張,不出意外,距第一家門店剪彩只有2個月。未來1年內,萬得城要在上海開10家門店,2015年的目標是在中國開出100家門店。
造成這一區別的原因,主要是其在華商業模式的差異。首先,和百思買單槍匹馬的方式不同,萬得城在進入中國市場前,已通過各種不同方式了解這個陌生而龐大的市場。其母公司麥德龍集團此前在中國的拓展,很大程度上依賴其業主錦江集團,而錦江同樣是萬得城第一家門店的業主。
此外,在中國大陸深耕多年的富士康,能夠為萬得城在政府關系、地產談判、人才計劃、甚至工裝設計等方面提供切實的經驗。這對萬得城來說至關重要,“我們能夠從語言上進行中英文翻譯,但是要從思維方式和心底了解中國人是非常困難的。”湯旺濤說。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今年以來,價格戰成為家電市場的一大焦點,空調、冰箱等產品不斷出現跳樓價,而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原材料、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格卻不斷攀升,持續下降的產品價格與不斷上漲的制造成本成了一個悖論。筆者認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解讀萬得城:富士康融入麥德龍“慢功夫”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