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附近的海濱小城幕張,秋日的陽光依舊燦爛無比,這里的酒店住滿了世界各地趕來的電子產業精英。
這是日本剛剛召開的先端IT及電子展(CEATEC),這一日本最大的綜合電子展會一直是日本電子產業發展的風向標。
在偌大的一個展覽中心中,你隨時可以找到會唱卡拉OK的機器人、不用戴眼鏡的3D電視、雙屏幕的筆記本電腦等新鮮玩意兒。
不過,這個國際規格的展會看上去越來越像一個日本本土廠商“自娛自樂”的盛宴,在偌大的一個展覽中心中,索尼、松下、NEC、夏普、東芝、三菱、日立、富士通等日本廠商拿出了大量新產品,但來自歐美的IT大廠,卻鮮有在這一展會上大布展臺。
這似乎是日本電信市場過去10年來的寫照,在這個封閉的市場,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這樣的外來大廠商一直一籌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機廠商的聯合夾擊下一直不溫不火。
不過,細心的人已經從中嗅到了一絲不同,日系廠商的好日子正在結束,原因是——蘋果來了。
被iPhone改變的日本手機市場
和記者面對面坐在東京的一家餐館里,36歲的廣告制作人塚本良平掏出了他的iPhone手機,上面裝滿了五花八門的應用軟件,包括日本的漫畫、植物大戰僵尸、紙牌游戲、足球……
我們很快找到了共同的話題,塚本良平會眉飛色舞地講述自己使用iPhone的心得,那些基于觸摸屏炫目的技術,讓這個從小見慣了日本各種新潮電子產品的普通日本人也怦然心動。
在日本,iPhone正在以飛快的速度占據年輕一代的褲兜,塚本良平告訴記者,iPhone4在日本上市首日,成百上千的蘋果粉絲不惜隔夜排隊,一直到現在,如果想在日本買一臺iPhone4,至少要提前2個星期預約,還不一定能拿到貨。
在東京最著名的電子一條街秋葉原,蘋果的廣告占據了最顯著的位置。事實上,蘋果的產品總是被擺在商店最顯眼的位置,并以很快的速度銷售。這里曾一度是索尼、松下、NEC、夏普、東芝的天堂,而現在,相比蘋果的熱鬧,這些日本本土品牌正逐漸變得乏人問津。
翻看日本市場的銷售數據,iphone已經連續好幾個月坐上了日本手機銷量冠軍的寶座,這讓蘋果在日本的合作運營商軟銀(softbank)眉開眼笑。
在日本8月份手機銷售榜中,新款的智能手機只有iPhone4和Xperia兩個系列型號進入銷售前10名,其他均為老款手機型號。在智能手機銷量中,iPhone4的32G版和16G版兩型號占據了71.1%的份額,遠遠高于第二名索尼愛立信Xperia的15.8%,顯示了iPhone 4在日本市場的超高人氣。
就在兩年前,iphone在日本還乏人問津,當時中國著名電信行業專家項立剛曾寫了一篇名為《日本人為什么不用iphone》的評論,點出了在這個全世界3G網絡最發達的國度,iphone遭遇尷尬的事實。
“但最近情況確實在發生變化。”10月22日,項立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承,iphone在經過持續改進后,正在受到日本消費者的高度青睞,并在改變這個市場的格局。
日本為什么造不出iPhone?
iPhone在日本的熱銷,無疑有著“狼來了”一般的重磅影響。
在這個獨特的封閉市場,諾基亞、三星、摩托羅拉這樣的外來大廠商一直一籌莫展,在日本本土手機廠商的聯合夾擊下一直不溫不火。
但現在,蘋果的iPhone正在日系廠商的家門口攻城略地,對于這個一度輝煌的電子強國來說,實在不是滋味。
那么,是什么束縛了日本廠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創新步伐?幾乎接受記者采訪的所有業內人士都認為,日本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之間的獨特關系,應該為這種情況負主要責任。
“日本手機市場最大的特點是運營商參與手機制造的程度非常深,這種深度甚至都不能用深度定制來形容了。”野村綜研(上海)咨詢有限公司通信戰略部總監劉羽分析。常年往返于日本中國兩地的劉羽,對日本電信市場有著深刻的洞察。
提到日本移動通信市場,首先要提的便是日本最大運營商NTT DOCOMO開創的i—mode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電信運營商加強了對整個手機產業鏈的控制,并主導了日本手機的研發。
在這一模式下,i-mode手機都是NTT DoCoMo下單定制的,手機的主要功能與DoCoMo的業務配合相當緊密,這是其終端戰略成功之處。
和其它國家運營商有著顯著的區別,日本的幾大運營商的終端部門的人員數量非常多,而且人員的素質也很高,這里集中了日本手機研發方面最優秀的人才。
“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運營商對一款手機的研發的管控能力是非常強的。”野村綜研的劉羽指出,日本的運營商已經強大到直接給手機廠商提供一個規格表,其中包含各種零件的規格還有外觀的要求和效果圖,廠商就按照這個去生產,這意味著許多日本的手機生產商已經退化為代工商的角色。
與此同時,日本手機的社會零售渠道十分微弱,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手機都是通過運營商的營業廳購買,一般消費者在日本都是通過套餐的形式免費獲得手機,因此在日本,通過裸機形式銷售手機的方式已經很少見。
在iphone和Android陣營崛起之后,日本手機廠商很快意識到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日本手機廠商缺乏自主的操作系統。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2009年開始,中國家電產業掀起了一股類似“滾雪球”趨勢的品牌營銷熱潮。與早年相似的是,企業仍將這一輪品牌營銷重點放到了最能吸引社會眼球的“關鍵人和關鍵平臺”上:在華人世界具備廣泛影響力的明星、依托先天優>>>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