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們又來了。不只是萬得城電器。早在今年初,日本家電連鎖業巨頭山田電機就已對外宣布,將在中國開設分店。萬得城,山田電機,再加上早已進入中國市場的百思買,國外家電零售業巨頭正在通過各種方式搶灘中國市場。
能否與國美、蘇寧抗衡?這是萬得城高調宣布進入中國家電零售業后,首先會被提及的問題。
“在進入中國之前,萬得城已經對每個競爭對手都進行分析。萬得城的理念是在每一個國家、城市都要本地化。”針對此問題,麥德龍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柯德斯在11月4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似乎已傳遞出一個信號——萬得城是有備而來的。
“作為競爭對手,我們不好評價萬得城的開業,但是每個企業都有它的定位和經營思路。但我們認為,在中國家電零售市場,國美、蘇寧還是占很大的市場份額的。外資進入,我們還有待觀察。”國美電器[3.18 -1.85%]品牌管理中心經理安宓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萬得城與鴻海的合作不會對蘇寧的銷售構成真正威脅。”相比國美方面的謹慎而言,蘇寧電器[14.75 1.10%]總裁孫為民的表態則更有種“放馬過來”的豪氣。
事實上,在外資大批涌入之前,中國家電連鎖已建立起自己的格局,并形成適合本土的獨特經營模式。但從規模上來說,即使未來萬得城100家門店開設成功,但與國美320個城市擁有1300余家門店規模相比,還是略顯單薄。因此,價格戰,薄利營銷顯然不是外資企業的強項。
“在商業模式上我們還是準備走家電超市的模式,即店面加產品的渠道模式,相比國美、蘇寧來說我們的優勢是產品更多,面向的消費群體也更廣,在銷售方面,我們采用的是真機加出樣的銷售模式,即顧客可以對產品看得見摸得著,這在國美、蘇寧是做不到的。” 萬得城售后服務部經理張明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雖然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張明力圖將萬得城與國美、蘇寧區分開來。但記者并未從張明的言語中捕捉到萬得城更加獨特的商業營銷模式。
先拋開商業模式的問題。對于此時的萬得城來說,也許采取本土化策略乃當務之急。雖然在很早前,麥德龍就考慮到了與臺灣企業富士康合作,力求合作方的本土化。但在管理人才本土化方面,萬得城則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怎樣做才能不步百思買的后塵?這也許是外資進入中國家電零售市場又一無法回避的問題。早在2006年底,全球最大的家電和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在上海開出中國首家店。并試圖通過改善零供關系,以改變中國家電連鎖企業收取進場費的模式。并強調家電賣場的體驗式購物。但在與國美、蘇寧的角逐中,百思買并未體現出明顯的優勢。以至于四年后的今天,百思買還在不斷的探索著“中國模式”。
“百思買在中國市場發展緩慢,主要是定位搖擺,動作不大膽,決策論證時間太長,導致無論證”,數字華夏(北京)品牌傳播研究機構首席顧問姜培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當然外資進入中國家電零售市場的渠道不只有“單刀赴會”一種模式,同樣還有“借尸還魂”。貝恩資本——一家借國美“內戰”而名聲大振的美國私人股權投資公司,也成功借助國美登陸中國市場。由此可見,中國家電市場經過若干年的廝殺,雖已利薄,但外資企業仍對之趨之若鶩。也可以預期,未來一段時間,還有更多外資企業會搶灘中國家電市場。至于對外資來說,中國的家電零售市場是搶手的香餑餑,還是燙手的山芋,尚難預測。
“外國家電連鎖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是為我國政府所歡迎的。進入門檻并不高。但是進入之后,就跟下象棋似的,誰都會下,但你要中國象棋下得精,就要靠經驗、造化,靠悟性了。”姜培峰最后表示。
推薦閱讀
9月28日,是黃光裕和陳曉的決斗日,最終黃方輸了一招。11月1日是9.28之后國美又一個重要節點,國美是走向徹底分裂還是協商后的“共和”從目前各當事方的舉動和表態,以及外界評論人士的觀點來看,國美分家的可能性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零售業:外資的香餑餑還是燙手山芋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