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美的與正在崛起的中國一樣,一定會遭來很多的非議,也一定會成為“公敵”。但這并不可怕,因為成為“公敵”是需要“力量”。其次,這也是發展的一個必要過程,考驗的是崛起的美的綜合應對能力。而現今對于美的,更多是要向溫家寶總理學習,讓外人了解一個“真實中國”一樣,了解到一個“真實的美的”,這樣才能給予社會、行業、媒體、消費者一個客觀的看法。
近日,美的集團正式進入“千億俱樂部”行列。截至今年10月,美的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0億元,預計全年將實現銷售額逾1100億元。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在廣東順德北滘新落成的美的總部大樓慶典儀式上表示,美的已確立了新五年規劃,至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2000億元,“再造一個美的”。美的發布進入“千億俱樂部”信息后,不僅沒有引來業內的一片贊譽聲,卻得到的是業界很多的質疑聲,質疑聲從美的營銷行為到美的文化,再到美的發展瓶頸等等?其“千億的盛果”,瞬息間變成“侵略營銷”的成果,而這“千億的盛果”卻被一種力量遮住?這些背后力量是什么?應該值得美的細細思量?
美的“一”個目標:
五年后突破2000億,再造一個“美的”
當美的在公布五后突破2000億,再造一個“美的”時。11月3日,《中國經濟時報》就刊出了《公敵美的,五年后美的將不復存在》,雖然此標題有些危言聳聽,但是這背后意味著什么?這就是將要走向王者的“美的”,第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因為美的再造“美的”千億計劃,將會沖擊多少家電企業?將會奪掉多少企業飯碗?所以美的只能做,不能說?但美的又做又說,這就違背了中國的儒家五千年思想,并且其目標推進與執行總是那么堅決,這就令眾多同行企業惶惶不可終日,所以只能祈禱美的將不復存在了。
眾所周知,企業經營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標,當年咱們共產黨就是靠踐行“解放全中國,帶領中國人民走向共產主義社會”的目標,才最終走向勝利。雖然目標會各有不同,但目標能起作用,關鍵看目標“核化”作用。例如美的定制的2010年千億目標的實現,就是目標“核化”的體現,首先在千億目標前提下,進行宣貫與分析,并將目標量化、細化、具體化;也分化到各個二級集團、各分公司、各產品線、各個銷售人員身上。因為要達成目標,必須要將目標分解,這就是經營公司奉行的一個核心理念:“千斤重擔千人挑,人人頭上有指標,指標就像一把刀,不達指標就干掉”,此道理看似血淋淋,但卻是很多企業都崇尚的一個法則,在目標量化的機制下,就能將戰略快速落實到戰術的一個有效行為,從而增強目標的“輻射力”。
美的“五年后要再造一個美的,要突破2000億”,因為不是一句口號,其將成為全體美的人行動計劃,推動著企業快速發展。而這目標背后,就是眾多競爭企業怕此成為現實的焦慮!
美的“二”大分配:
權力分配與利益分配
目標清晰后,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當年共產黨的激勵機制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讓更多無產階級成為有產階級,從而建立起了新中國。相比現在,企業采取激勵機制,不管是論功行賞、業績為王、還是金錢為上等等激勵機制,只要能輔助企業發展就是好機制。雖然當激勵變成一種壓力,并且在層層分解后,可能會出現個別行為扭曲?但只要是大方向是好的,企業都會采取“先打槍后瞄準”、“邊打邊修正”的策略。
綜觀美的快速發展的原因,其激勵機制就是美的快速發展的源動力。美的在激勵方面,兩大痕跡非常明顯:“權力分配與利益分配”。美的是中國較早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大型公司;同時,美的也被譽為中國家電行業職業經理人的天堂,職業人的價值與利益都能得到很好體現,一是職業經理人不僅可獲得寬松的干事平臺,二是可以獲取高于同行的利益回報,在這雙種激勵前提下,美的人怎能不“狼性”工作?怎能不為企業付出?
其次,美的“雙分配”激勵機制,也吻合現階段中國企業要快速發展的時代脈博。中山大學吳能全教授曾提出:“企業發展分五個階段:一是膽大、二是關系、三是分配、四是管理、五是文化。”他明確指出:中國企業還沒有到‘管理’與‘文化’階段,只處在“分配”階段,只要把企業的權力與利益分配好,就能成為企業發展的內驅力。他并且還指出:中國現今太多企業處在“關系”階段。這樣一看,美的已經先知先覺,走在“分配”階段,所以才成為美的快速發展的內驅力。
美的“三”大策略:
戰略決策、營銷驅動、資源匹配
綜觀今年家電市場,美的是頻頻出手,空調挑戰格力、冰洗挑戰海爾、豆漿機挑戰九陽、微波爐再戰格蘭仕。中國有句俗語:“雙拳難敵四手”,但是美的正在演繹雙拳對抗八手的奇跡,并且拳拳還致命。此前,九陽豆漿機占到了市場90%以上的份額,美的一陣猛攻,生生從九陽手中奪取30%;今夏一役,美的空調在規模上實現了對格力的超越;攜小天鵝、榮事達、美的三個品牌,以低價為手段,美的開始進攻海爾洗衣機“一哥”座椅……,從理性角度這是常人難以想象,但這又卻是現實,并且在同時上演。一時間,美的所到之處,也戰火紛飛,所以就遭來很多人非議,競爭品牌認為其強大擴張計劃,是一種“侵略行為”,而“侵略行為”的背后就是暴力與野蠻的彰顯。
而細思量,其“侵略行為”背后,卻有著深思熟慮后的“規范式套路”,一是戰略決策;二是營銷驅動;三是資源匹配。戰略決策:美的電器從電飯煲、電風扇起家,發展到電磁爐、微波爐等等小家電,并且逐步推進到空調、冰箱等等大家電領域,其在每次發力挑戰霸主地位時,就好比李小龍的“截拳道”一樣“快、準、狠”——出手快、時間準、出手狠。早期的電飯煲顛覆戰,中期的電磁爐顛覆戰,現在的空調顛覆戰,并且屢試屢準。營銷驅動:通過聚焦策略,短時間通過品牌推廣的拉力與終端網點的覆蓋率相結合,迅速在空中與地面占據優勢,從而快速占領對手地盤。而在這兩者背后,就是美的龐大資源匹配,這種匹配不僅是人才資源的匹配,還有市場費用等等價值鏈的匹配。三大策略相互揉合,形成合力,所以促成美的創造了太多的老大顛覆案例,這也讓競爭對手膽顫心寒!
美的“四”大責任:
惠及國家、惠及行業、惠及企業、惠及顧客
美的在家電行業,猶如前段時間“狗日的騰訊”一樣,現處于四面招風。但是又不得不認真思考美的現象,因為美的成功跨入了千億俱樂部,就一定有眾多家電企業學習的地方,而不是無休止的遣責。“勝者王敗者寇”,千百年的古訓也在告誡。況且商場如戰場,商戰,以成功銷售產品占有市場份額為勝利;戰爭,以攻城略地為勝利標準。但是,這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要打敗自己的對手(敵人),自己才能生存和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商場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在這種前提下,美的在市場競爭中,雖然被稱為“把刀劍作為上帝”的企業,但不為過,況且,美的背后也有眾多“真美的”方面。
公司任何競爭,都是以持續發展與贏利為最終目標,所以從企業責任感來講,做好企業、發展企業也就是企業的首要責任。只有將企業發展好,才能惠及顧客、惠及企業股東與員工、惠及行業、惠及國家。美的現今對于國家,可以說中國太缺少這樣的企業,這樣的民族支柱品牌,其對當地創造高額稅收,對于國家也是產業支柱;而對于行業,因為美的這種企業發力,時常會推動產業技術升級與技術革命,并且會加速淘汰一些山寨企業;對于消費者,就更是受惠多多,例如一些產品,因為有美的角逐,產品才脫下了“高貴外衣”,還給消費者一個合理的價格;而對于企業員工就更多受惠,筆者曾經一個部屬在美的某事業部,其在招聘產品助理出的薪酬,就能看出美的員工福利。例如一年4.5-5.5萬不等,起薪應該是2800,發17個月工資,項目獎及績效除外,買車買房享受補貼,一年享受一次半個月左右的帶薪年假,集團醫院憑身份證免費就醫等等,可以說這對于同城市企業,其福利相比較優秀很多,而這也是美的在殘酷競爭下,通過自身發展,帶給自身員工的真正實惠。
綜上所述,美的成為“公敵”并不可怕,企業之間競爭就是一場商戰,但中國商戰歷史太短,所以才會出現一些認識的差異。況且,不管是侵略營銷、還是狼性文化等等,對于企業競爭都沒有對錯之分,因為商戰中沒有“仁義”可講,沒有“規律”可循,沒有“公平”可言,只有把商戰視作戰爭,我們企業才能在不斷的競爭中得到進步、成熟和完善。如果非要定下這個條框,那個規則,要求公平,那我們還需要市場經濟干嗎?直接回到計劃經濟就行了,大家一團和氣、拱手做揖,虛假繁榮之后帶來的民族經濟的崩潰,因為企業沒有經歷殘酷競爭就不會有大發展!
(洪仕斌,江西省余江縣人,中國家電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產經評論家)
推薦閱讀
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點——物聯網技術被納入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當中,這項基于“智能家電”的高新技術再度引發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何為物聯網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為“The Internet of things”。>>>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的電器:你的崛起究竟動了誰的奶酪?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