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著iPad一路狂奔,平板電腦蛋糕日見成型,推出新品、搶占市場已迫在眉睫。與此同時,整個平板市場iPad一枝獨秀之外,所有國際IT巨頭尚未打出一張“平板牌”來——總是被動追趕的中國IT企業,一下子發現自己與眾國際巨頭們站在了同一起跑線。面對如此好局,中國IT企業卻沒有一哄而上,平靜的背后是暗自蓄力期待一飛沖天,還是甘苦自知別有一番難處?
日前,行貨iPad正式駕臨中國大陸,3988元的售價幾乎和美國保持一致,不高不低,卡在一個要命的位置。幾個月前,iPad美國499美元的發售價就曾打碎了眾多國際IT企業妄圖利用價格差借光iPad銷售的好夢,在中國,蘋果故技重施,低于業界預期且極具性價比的價格,讓果粉歡喜,讓中國IT企業如哽在喉。
山寨沖鋒,二線打樁,一線觀望
山寨企業在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的賽跑中無疑充當了先鋒角色。僅在淘寶上以“平板電腦”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就可得到超過100頁的產品推薦,除了iPad等幾個少數叫得上名字的品牌,其余皆是山寨。與山寨企業的大舉進攻不同,目前中國二線IT企業中僅漢王、愛國者拿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產品——TouchPad和aigopad,售價均與iPad相仿,有些款型還要高出iPad不少。但觀察人士指出,無論是山寨平板電腦,還是漢王和愛國者推出的平板電腦,銷量都不理想。對于山寨企業,“MID出身”使其只是借平板電腦熱潮老醋裝新瓶;對于漢王和愛國者這類企業而言,推出平板電腦更多的只是擺個姿態、在平板市場中先占個位置,其主打產品均不在此。
山寨沖鋒,二線打樁,中國一線IT企業卻遲遲沒有加入戰團,讓這出戲始終保留一些懸念。華碩、宏碁、微星——臺灣三大IT巨頭的平板電腦產品一拖再拖,而作為國內一哥的聯想也始終處在觀望和試探中。“牽一發而動全身”,龐大的聯想有其謹慎的理由,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聯想自身在平板電腦領域一直“按兵不動”,但聯想投資卻早在2006年和2007年就已關注、接觸了一家名叫壹人壹本的移動互聯網終端公司,并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別兩次注資該公司,從這個角度來看,聯想已經非正式試水平板電腦市場。
道路上的左右為難
作為中國平板電腦的拓荒者,從壹人壹本公司的發展歷程,或許能透視出中國IT企業在面對平板電腦這道命題時左右為難的心境。壹人壹本COO方禮勇坦言,公司對產品的爭論自2004年研發之初開始就一直沒有間斷,直到E人E本T1上市,公司內部仍在產品定義上糾結。“今年年初時的爭論仍歷歷在目,那時候公司高管們成宿成宿地討論,煙一根接一根,是移動終端,還是平板電腦?未來是5英寸、7英寸,還是9英寸?堅持筆控,還是指控?是Wintel還是ARM+Andorid?這些問題每晚都被爭論不休。”方禮勇回憶道。
跟隨Wintel腳步無疑是最輕松的,Wintel聯盟的陽謀是繼續在鐘擺理論下,展開平板電腦的性能賽跑游戲。但在平板電腦領域這對黃金搭檔有些給力不足,“按照微軟給出的定義,平板電腦就是沒有鍵盤的筆記本電腦。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市場顯然需要移動性更強的產品。”分析人士指出。事實上,人們對續航能力、體驗應用的要求的確已經今非昔比——“慶幸的是,我們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方禮勇說。
值得慶幸的是,ARM、Android、蘋果迅速在平板電腦領域崛起,傳統游戲規則開始被顛覆,E人E本T2立即改用了ARM+Android組合。專為移動而生的芯片加開放的操作系統,讓雙A組合看上去很美,但對習慣了跟隨Wintel腳步的大多數其他中國IT企業而言,選擇雙A則需要重新定義方案及產品——這恰恰是中國IT的軟肋。
我們真的需要平板電腦?
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平板電腦今年將達到1250萬臺的銷量,2015年將會達到6600萬臺銷量,甚至接近于筆記本銷量。誘人的前景下,RIM、惠普、三星等國際巨頭扎堆推出新品,一個平板電腦時代已經來臨了嗎?
樂觀的判斷多是基于iPad,截至9月,蘋果在全球市場賣出450萬臺,據摩根士丹利估計,iPad上市至今已經蠶食了25%的筆記本銷售。如果你親眼看到行貨iPad中國發售頭一天果粉徹夜排隊購買的一幕,似乎沒理由擔心平板電腦的未來。早在2005年,E人E本團隊就做了大量的用戶調研,發現中國的中高端商政人群有很強烈的移動辦公需求。 “我們與iPad是完全不同的產品,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奉行良好的用戶體驗至上。”方禮勇說。
推薦閱讀
既生亮,何生瑜 但造物弄人,諾基亞和中國移動之間的心結越來越糾結。隨著3G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所導致的通信產業商業模式的劇變,以及雙方因時而異所做出的戰略調整和轉移,兩者之間的火藥味漸濃,現在已經到了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平板未來:應走中國特色的平板之路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