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房地產或讓家電巨頭面臨雙重風險。一方面,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家電主業缺乏明晰的戰略突圍路徑;另一方面,樓市前景不樂觀也讓家電巨頭面臨尷尬的境地
“房地產”正成為家電行業發展的關鍵詞。據媒體報道,近日,海爾、海信等家電巨頭紛紛進軍房地產的消息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從而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享受“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諸多利好政策的家電企業,為何紛紛進軍至今仍籠罩在調控壓力之中的房地產市場?跨界而來的家電巨頭,在原本不屬于自己的地盤上,能否成功市場分羹?“一心二用”的家電廠商,大力進軍房地產,是不是本末倒置,會不會因此荒廢了自己的原本的一畝三分地?面對風險過高、泡沫嚴重的房地產市場,家電廠商的冒險之舉最終會換得兩個行業的雙贏大豐收,還是會遭遇雙輸慘境?諸多問題,發人深思。
家電巨頭涉足房地產,欲分羹市場
近日?《人民日報》再次發表有關樓市評論,呼吁堅持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不動搖。此前不久,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北京考察廉租房建設項目時重申嚴格樓市調控,稱要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堅決抑制投機炒作等不合理需求。事實上,房地產市場一直籠罩在調控的壓力之中,但盡管如此,也擋不住各路人馬進軍的步伐,由眾多家電大鱷組成的隊伍更是引人關注。
據悉,近日,青島秋季房交會上,人們發現了兩個家電巨頭的身影——海信和海爾。令人感到有點意外的是,他們本次是以地產品牌來參展的。無獨有偶,8月7日,TCL集團發布董事會公告,公司與萬通實業于2010年7月30日簽署了《進一步推進工業地產領域合作之框架協議》,雙方將結合在房地產開發及工業地產儲備方面的優勢,進一步加強在工業地產領域的合作。另外,7月5日,家電巨頭康佳以成交價3.42億競得昆山市周莊鎮全旺路南側地塊,康佳表示,公司將在該地塊進行房地產及商業等配套產業開發。
事實上,家電巨頭試水房地產市場由來已久。美的、格力、海信等分別在2002年、2004年、1991年、1995年成立房地產公司,康佳、春蘭、TCL等家電巨頭也在房地產市場早已開始布局,并且已經在資本市場打拼多年。長虹集團更是已經將房地產列為與電子電器、軍工并列的三大產業板塊之一。
其實,家電企業之所以紛紛跨界進軍房地產,分析起來,原因也很簡單,正所謂“無利不起早”,家電企業涉足地產,吸金當然是最主要的目的。相關數據顯示,大多數房地產的年度凈利潤,幾乎超越家電龍頭企業一倍以上。而家電半身的利潤微薄,無法滿足企業擴張甚至生存的需求。兩相對比之下,也無怪乎各家電巨頭紛紛將地產業視作“唐僧肉”,誰都欲分而食之。
跨界經營將拉高風險,或飲鴆止渴
家電企業進入地產業,一方面固然是為房地產行業的繁榮高利所吸引,因而,盡管中央反復強調要對房地產進行宏觀調控,但還是有眾多企業不惜頂著壓力進入房地產逐利吸金;但另一方面,家電業進軍地產業的發展邏輯背后,也反映出部分家電企業在利潤微薄的情況下,缺乏明晰的戰略突圍路徑,萬般無奈之下,只好將地產業作為套利及增利工具,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企業對產業發展現狀無奈的表現。
無可否認,也有不少進軍房地產市場的家電企業,經過自己的探索,在原本陌生的領域里打拼出一片天地,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以康佳為例,根據其2009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33億元,但凈利潤僅為1.5億元,銷售凈利潤率僅為1.1%,但隨著今年3月,康佳正式入圍首批深圳城市更新規劃,假如康佳的總部廠區轉為純住宅開發,預計能為公司帶來20-30億元的凈利潤;如開發寫字樓或者開發購物中心出租,每年所帶來的租金凈利潤也高達1億元。
但是,家電企業的“不務正業”,也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家電行業本身存在諸多問題?缃缃洜I房地產能否挽救主業,也難免讓人心生疑惑。況且,房地產業本身所蘊藏的風險性極高,家電企業將資金大量注入房地產業,一旦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例如遭遇金融危機,就可能可供周轉資本減少、現金流嚴重不足等問題。屆時,家電企業就不得不面對房地產業與家電業所帶來的雙重風險。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家電企業大規模進軍房地產,無異于飲鴆止渴。
提升技術并調整戰略,謀發展出路
無論家電企業通過進軍哪一領域來挽救形勢,都無法掩蓋家電行業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其實,家電行業利潤微薄,已經成為業界共識。據悉,長期以來,我國家電業一直處于“規模大利潤薄”的尷尬境地。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家電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3%?遠低于國外家電業的平均利潤水平。此種情況下,轉而淘金房地產市場,顯然也不是良策,如上文分析所示,房地產行業不僅不能成為家電業的避風港,還可能使家電業面臨多重風險,處境雪上加霜。
不少家電廠商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據悉,有部分家電企業已經開始退出地產業,如春蘭空調已經幾乎不見蹤影,廈華彩電銷聲匿跡,同時也有新的品牌進入家電領域,紫光、清華同方等。即便沒有淡出,不少家電企業房地產業務的比重也日漸降低,例如,TCL2010年半年報顯示,房地產業務雖然毛利率增加10.97%,但主營收入1939萬元,同比減少83.77%,在總收入中占比甚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家電企業要想真正擺脫產業利潤微薄的現狀,一方面要提升產品關鍵技術,生產出性能更優良的產品服務消費者。畢竟,家電業從根本來說還是一個以技術創新為動力的產業,持續不斷的創新才是家電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另一方面,家電企業要想謀求長遠發展,還要在發展戰略上下功夫,具體來說,企業要根據市場發展形勢,前瞻性地謀求產業領導權,制定明晰的產業發展戰略規劃。惟有如此,家電產業方可從薄利困境中走出來。
推薦閱讀
在9月28日的國美特別股東大會上,8項提案中,黃光裕方面提議的5項提案除了取消一般授權獲得通過外,其余都以陳曉方獲勝。 這意味著,陳曉繼續留任國美董事局主席,鄒曉春、黃燕虹未能進入董事會,但黃提議的即時撤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巨頭扎堆房地產跨界經營或拉高風險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