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兩岸三地20所高校師生完成的“富士康調研總報告”近日向社會披露,報告指出,富士康的多家工廠存在強制加班、克扣加班費、濫用學生工人、漠視職業安全隱患、“私了”工傷事故等違法違規問題。工人在富士康的工作和生活體驗則更加不堪,“工人是用來被機器損耗的”,“我只是車間里的一粒微塵”,工廠就像“牢籠”和“監獄”。而這個旨在揭開富士康連環自殺之謎的報道最后得出結論說,“或許,自殺即是他殺”。
從最早被指責為血汗工廠,到今年發生17連跳,富士康這個龐大的代工帝國一直為惡名所纏繞。雖然媒體多次做過報道,但由于富士康采取封閉的管理方式,外界對富士康始終知之甚少。如今,這份來自民間的調研報告,終于從多個角度為世人揭開了富士康的真實面目,還原了富士康作為壓榨機器的本色,從而引起人們的沉重思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校調研人員始終沒有得到富士康的支持,因而其調研只能在外圍進行,調查人員甚至不得不潛入富士康“臥底”以獲得第一手資料。但正因如此,這份調研報告才更加真實可信,它以貼近底層的視線和客觀的資料收集,為人們提供了一份詳實的時代檔案。
富士康之所以被稱為代工“帝國”,不僅是因為它規模龐大,更由于它有著畸形的制度和文化,內部形成了一種嚴密的統治體系。拋開報告所指出的日常管理方式不論,單就富士康對待自殺問題所采取的預防策略,就可以看出一斑。比如,工廠宿舍被“天羅地網”所覆蓋,數萬人參加狂歡式的防自殺“誓師大會”,眾人齊誦“郭臺銘語錄”,稱呼總裁為“爺爺”等,這些措施都帶有一種個人崇拜、精神催眠和剝奪個人自由意志的色彩。也正是由于存在這種“爺爺”體制,才會出現“孫子”般的用工模式,最終導致某種程度上的資本對人性的奴役。而奴役,正是每一種形式的帝國的共同標簽。
但如果站在超出企業的視野,從宏觀的角度去分析富士康的壯大過程,就會看到,僅僅以少數人的“爺爺”意志和資本的力量,并不足以締造出這樣的企業帝國。如果沒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富士康就會完全失去根基。如果沒有粗放而松散的勞工福利環境,富士康就無法獲得滾雪球的利潤。如果沒有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沒有大批找不到出路的年輕農民,富士康就不可能維持它的“抽血”系統。同樣,如果沒有企業與政府的某種同盟關系,沒有蘋果等跨國企業的訂單,富士康早就在輿論的鞭撻中灰飛煙滅了。富士康與其說是一個企業,不如說它是一種制度模式,是最大限度榨取人口紅利的系統。即使沒有郭臺銘,也會有別的人取代他的位置。所不同的是,富士康擁有陌生和令人反感的內部文化而已。
但這并不意味著,富士康這種病態企業制度和悲劇性的就業環境是不可避免的。富士康悲劇的形成,富士康掠奪機器的持續運轉,與勞動法律的粗糙、地方政府的放任和勞動管理部門的失位是有著聯系的。富士康在為地方財政做貢獻的同時,也不斷穩固著自己的地基,因而即便企業存在大量違法現象也可以不受懲處。更讓人驚訝的是,富士康廠區甚至擁有一定的“法外治權”,比如調研報告就指出,作為暴力機構的企業安保可以對工人任意打罵,工人用廠區電話報警會被直接轉接到公司安全部門,如果廠區發生違法事件,“警察都不能進入廠區”。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政府部門的寬縱,富士康的“統治“模式怎么可能延續下去。
今年5月,由多個部委組織的聯合調查組曾進駐富士康進行調查。但在政府機構的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出臺之前,民間的調研報告率先披露了部分真相。這也讓人們不得不思考,面對富士康這樣的企業現象,政府到底應該表現出何種姿態?是繼續睜一眼閉一眼,還是站在法治和人道的立場給予嚴肅的關注?這其實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違法問題,而是事關勞動者尊嚴和價值的社會問題。答案不同,所導致的后果也會迥然相異。理當三思。
推薦閱讀
聯想董事長柳傳志曾表示:“我們很慶幸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的脾氣很壞,不重視中國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不能讓富士康繼續充當人口紅利“壓榨機”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