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盡管仍然是公休日,但在中國商業聯合會官網上,有關國美事件的三篇文稿,被置于了網站“最新報道”欄目的最頂端。其中一篇為中國商業聯合會對國美事件發表的觀點:“明確希望國美電器保持住民族資本本色,股東和經理人應恪守本分”。另兩篇文稿則來自于《中國商報》,一則是該報記者就國美事件專訪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王耀,另一篇是就此配發的評論《為中國商業聯合會表態國美事件叫好》。中國商業聯合會對于國美事件進行公開表態,其是國內官方機構與半官方機構(行業協會組織)第一個站出來公開表態,并且觀點鮮明,所以此舉對于即將到來的9月28日黃陳國美爭奪決戰,是否在提前昭示著什么?
國美爭奪戰發展到今,很多人都將法碼重重地壓在黃光裕身上,因為國美與黃光裕有著太多的關系,這不是一朝一夕或某一人能撼動的。
一是國美商標權:國美商標為黃光裕所有,而上市的國美也只是擁有使用權,所以黃光裕與國美就好比是父與子,有著打斷骨頭連著筋,血濃于水的情感,而這種情感是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撼動的,既使單個群體要強力撼動,也必將傷害國美的筋與骨為代價。
二是國美372家未上市的門店:可以大膽猜想一下,假如國美脫離了大股東黃光裕主導,如果黃光裕拿著未上市的門店與上市國美對抗,那么中國就成為兩個國美,這對于國美股東、國美員工又將是什么結局,除了國美品牌沒有發揮到最好的價值,也意味著紛爭將會逐漸加劇,最終將國美價值折騰完畢,只剩下一個空軀殼才會是紛爭的終點。
三是民眾的呼聲:綜觀所有新聞報道,在挺黃與撐陳的言論與投票中,都是一邊倒的聲音挺黃,而這種直觀與簡單的聲音,有時就是最客觀的。因為在中國,雖然如一些專家所言,陳曉爭奪是沒有違犯法律,但有時這種紛爭,還是要遵循道德的準則,要不就是爭贏了,也會被世人唾棄。
四是產業的安全:因為零售業是一個國家的“消費通路”,在2008年金融風暴來臨時,“家電下鄉”首當其沖為拉動內需出力,而國美就是執行拉動內需的有效通路;還有零售業也是“類金融”行業,每天大量的現金流屯積在手,一但國美話語權掌握以美資為首的各大投行手上,其就會造成中國產業“禁區”必破的結局。
五是后國美接班人鄒曉春:通過國美爭奪戰一系列的鄒曉春言論,看出其是一個思維敏捷,言行謹慎管理者,再加上其熟懂法律,這對于未來國美發展是一個好事,對于黃光裕也更是一個互補。因為中國企業不管是面臨未來發展,還是走向國際,以法治企將是趨勢,只有在法律的范籌內,進行有序的商業運營才能讓公司走的更遠。
綜上所述:可以說,黃光裕的國美才是發展硬道理,其原因就是對于國美企業、國美股東、國美員工、社會大眾等等價值鏈,黃光裕主導下的國美必是一個最佳選擇。因為一但企業締造者與企業自身,在外力強擾下促成的分離,那么9月28日對于國美才只是紛爭的開始。(洪仕斌 產業經濟評論家)
推薦閱讀
在家電企業紛紛尋找企業業績增長點,資金大量流出之際,汽車新秀比亞迪卻高調宣稱將進軍家電行業。 比亞迪是純粹看準家電業的前景廣闊欲分得一杯羹,還是借入駐以謀其他利益比亞迪到底看中家電行業何種潛在的力量 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洪仕斌:黃光裕的國美才是“發展硬道理”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