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松下一舉召回36萬多臺冰箱。此事一出,各方“看官”反應不一。有人贊,有人損,有人沉默,有人興災樂禍,有人作壁上觀。
一樁簡單的事情就這樣被復雜化了。之所以說簡單,是因為對于擁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冰箱生產企業來說,一臺冰箱從設計到生產再到貼上“合格”標簽送至市場,需要經過多次實驗和多道檢測程序。然而,冰箱作為一種結構復雜的工業產品,在售出后發現某個零部件存在缺陷,因而對產品召回并對零部件進行更換或修理,從理論上來說,這是一件可以理解并且無可厚非的事情。否則,有關部門也不會專門針對汽車、家用電器這些產品制定召回制度。
毫無疑問,召回是企業對其產品和消費者負責的表現,并不能與該企業的整體技術和生產水平直接“掛鉤”。尤其是在家電產品召回制度尚未完善的中國市場,松下能夠主動召回如此之多的產品,需要更多的勇氣和責任感,在售后環節也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業內和消費者的態度卻褒貶不一,而市場的反應也是迅速且冷酷的——據一些媒體報道,松下的產品銷售已經受到影響。
為什么我們還不能夠用平常心態來看待召回?不得不說,雖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家電生產基地,卻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行業運營環境。面對松下冰箱的召回,鮮有其他企業敢于站出來旗幟鮮明地支持松下的做法,仿佛支持了松下就暗示著自己的產品也會有問題;甚至還有一些市場導購人員為擴大自己產品的銷量而“落井下石”;對召回還沒有成熟認識的消費者更會簡單輕率地以為,只要召回一種產品,這家企業的整體技術和生產水平就都有問題,它所有產品的質量都值得懷疑。
長此下去,必將形成惡性循環。企業對召回諱莫如深,只有等到大量產品出現問題,才靠售后去補救,從而失去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而失去消費者信任的生產企業更加難以承擔引導和教育消費者理性看待召回的責任。如此循環往復,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積重難返。
應該說,從諱莫如深到用平常心態看待召回,是需要時間的。然而,中國《家用電器產品召回管理規定》或將年內出臺,留給各方的時間也并不太多。正確的選擇是,從現在起,必須有所行動,亮出行業的立場,從自身做起,理性看待召回,并敢于承擔引導和教育消費者的責任。
推薦閱讀
在中國家電大國走向中國家電強國之路上,中國家電協會主辦的中國家電下鄉百強縣市巡展,選擇了“show”(展演)式展覽作為自己的風格。這一家電界的辦展模式的創新,在有別于一級城市的經濟百強縣市,在秋季固始首站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家電產品召回多 看客應以平常心對待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