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起,我國正式實施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新入網手機用戶需向運營商提供真實的身份證件進行實名登記。然而新規剛剛實施,記者卻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地方特別是小規模代理點“匿名”便可購買新卡的現象仍然存在。
醞釀已久、呼聲頗高的手機實名制為何未能做到令行禁止?是什么原因導致違規行為的存在?怎樣維護新規有效實施?
新規定遭遇“軟執行”
按照工信部部署,實施手機實名制旨在促進電信業務健康發展、保護客戶權益。相關網站的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手機用戶對手機實名制表示支持。按說這項措施應當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然而有規不循的做法卻仍有“市場”。
記者5日在北京市采訪時發現,雖然大型營業廳已經按要求嚴格進行手機新用戶的實名登記,但在一些報刊亭和路邊店鋪里仍然能夠輕易買到“匿名”手機卡。
石景山區魯谷社區一家小店里,記者提出不用身份證買卡,店主一下從柜臺里拿出十幾張“神州行”“如意通”“動感地帶”手機卡。當被問及實名制對銷售有何影響,這位姓陳的店主答道:“運營商的分銷員還在送貨,生意不受什么影響。”
在杭州市沈塘橋車站邊的一個報刊亭,攤主說:“有客戶點名就要非實名的卡。再說就算把身份證給我們,也無法辨別真偽。”在南昌市廣場南路一家手機卡代銷點,攤主雖會提醒買卡市民用身份證登記,但表示9月1日前的卡,不需實名登記。
終端零售如此,批發代理又如何呢?記者聯系到一位長期給石景山區商鋪送手機卡、自稱北京移動西區分公司分銷員的馬女士,她說:“除了全球通的卡需用身份證辦理入網,其他的一概不需要身份證。公司有辦法給新入網的卡辦理相關手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通過網絡平臺交易的手機卡同樣游離在實名登記之外。以某知名網絡零售商圈為例,每天有40萬件左右手機卡在出售,除極個別商家在網店
推薦閱讀
家電業再次掀起進軍房地產業高潮,筆者認為,房地產業屬于高利潤行業,對資金周轉速度快、存在大量沉淀資金的企業來講,這確實不失為尋求產業套利的一種有效方式;但對那些經營質量不高、資金流動速度較慢的企業而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手機實名制遭遇軟執行違規背后是利益驅動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