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9月1日訊] 低碳空調、節能冰箱洗衣機、節能電視,甚至小家電也打節能旗號,“低碳節能風”在2010年吹的張狂而肆無忌憚。這場轟轟烈烈的“概念革命”源始自于2009年哥本哈根那場氣候峰會為低碳經濟時代正式揭幕。
讓人略感遺憾的是,這場揭幕式為中國的產業經濟營造了一個童話目標,因為并不是所有商品只要貼上“低碳節能”標簽就意味著美夢成真。
有《蒙特利爾議定書》在先,按照輿論的說法,中國掌握著決定全球氣候前景的關鍵鑰匙,而事實上中國也的確勇敢承擔起了應有的責任,體現在家電行業便是企業們對“低碳節能”的熱情高漲。原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劉福中指出,事實上,對于家電產業界如何落實低碳尚不得而知。
作為舶來品,中國的低碳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對低碳的理解和應用還沒有統一的更定性和定量的衡量指標,在我國“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宏觀的指標,單位GDP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總量減少10%的目標。
由于低碳產品在當前市場上是熱門時髦話題,于是乎很多家電產品均被低碳化,市場炒作低碳概念泛濫,甚至出現了“零碳目標聯盟”,還有人提出空調在國家倡導的26°定溫基礎上,再調高一度,每年可省電33億度,減排二氧化碳317萬噸,嚴肅的政策和技術問題,被市場化、被口號化、被玄測化了。低碳不是一場運動,更主要的是體現社會責任,以及對環境意識的關愛。
低碳不應該只是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節約多少能耗或者對環境沒有產生什么影響,就可以簡單的認為是低碳,真正的低碳產品應該是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總和在特定的數值之下的產品,使用過程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以點帶面顯然是不準確的。
從目前中國的低碳進程來看,如何準確量化低碳排放量是制約著低碳健康發展的瓶頸,因為節省1度電和節省10度電都標榜低碳,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在購買產品的時候僅能從“低碳”兩個字來判斷,那么這種做法,對消費者顯然是不負責任的,因此碳排放的量化計算亟待出臺。
低碳實則已經成為中國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但真正實現低碳也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走出中國自己的低碳之路,否則終究還是易破滅的童話夢。
正如劉福中所說,“‘低碳’不是簡單的兩個字,而應是一套完善的綜合的體系。杜絕商家炒作概念,也要保住‘低碳’這塊牌子,恢復消費者的信心,切莫讓低碳演變為‘低嘆’。”
推薦閱讀
8月23日消息,針對國美今日公布的中報以及宣布的幾大事項,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告訴新浪財經,選擇此時發布半年報,意在爭取機構投資者的支持,而國美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也確實為管理層和陳曉加分不少。 國美電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杜絕炒作 莫讓“低碳”演變為“低嘆”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