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蘋果公司,絕對是PC和手機行業的公敵,iPhone4即使深陷“天線門”,卻仍然在市場銷售上無往不利。更早一點推出的iPad更是直接將上網本市場打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只能在3000元以下市場苦苦掙扎。其實平板電腦的概念并不新鮮,iPad樹立起的所謂平板電腦的新標桿也并不是太完善。前天我有個期望購買iPad的朋友就向我抱怨:“我細細想了下,發現iPad除了上微博的時候方便點,還真不知道對我有什么用。”
他的這種感慨并非特例,身邊還有不少朋友在等待iPad降價的過程中隨著了解iPad越多,放棄的意愿也在不斷增強。“啊,上不了優酷、土豆啊,但怎么看網絡視頻啊?”“居然不支持網上銀行,那豈不是不能網上購物了?”“沒攝像頭,QQ視頻看來是肯定用不了的。”
從iPad誕生開始,有關其功能細節不完善的批評聲音就不曾斷絕過。但是在時尚和潮流的概念包裝下,大量蜂擁而入的消費者卻根本對此聽而不聞,但使用了一段時間后,才會發現“好用才是真的好”這個硬道理。當然,任何產品都不會是完美無缺,iPad存在的缺陷其實也沒有什么大不了,但這同時也提醒了為iPad沖擊上網本市場而憂心忡忡的廠商們,原來對手并不是無懈可擊的,只不過他們自己要敢于改變而已。
和iPad相比,上網本以及定位相近的超輕薄筆記本產品最需要改變的是什么呢?首先當然應該是外在的,例如體積、重量都應該進一步降低,以提高便攜性,目前上網本的體重多在1.1-1.3KG左右,和iPad的600g相比還是有著較大的劣勢;其次還是內涵,最重要的就是電池待機能力,上網本目前大多為2-3小時,超輕薄本則是5-6小時的,和iPad的12小時更是差距太大;還有一個需要重點改變的是硬件+操作系統層面,英特爾的CPU和微軟的Windows搭配雖然有著最好的兼容性和最佳的性能表現,但是過于求大求全,這給于PC廠商在削減成本和制造差異化上都造成不少壓力。所以真正想要與iPad競爭的筆記本產品,不如大膽嘗試拋棄英特爾和微軟,使用nVIDIA、谷歌Android、Chrome等可多元化定制的系統來創造差異化優勢。不過一定要記得把目前iPad缺少但是用戶們一直都喊著要的那些功能和應用都加上,這樣才能填補上市場的空白嘛!
其實目前在市場上,類似的產品概念已經開始出現,今年年初的Cebit上,聯想就曾經公布了Smartbook的計劃,其分離式的主機和鍵盤設計就獲得了業內眾多專業人士的認可,而同期一些臺灣電腦廠商也嘗試推出采用nVIDIA硬件的類平板電腦產品,可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此類產品到目前都沒有實現上市,導致iPad一直處于沒有實質競爭對手的局面。沒有選擇,對于消費者來說可能是天大的不幸,PC廠商們還是多努力一把,盡快改變習慣,迎合市場需求的變化,盡快更新產品線吧,這說不定是一個全新的上百億的市場機會。
推薦閱讀
“紫砂煲”又重出江湖了,恰趕在重新發現三聚氰胺問題奶粉銷售的時機。 近兩天,媒體對前段時間紛紛下架的“紫砂煲”重新登陸京東商城網和新蛋網兩家網上購物網站表示了極大的關注,筆者也特意去京東商城上瞧了瞧,點>>>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