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iPhone4發布一周多,本人趕時髦下載了一個最新的iOS4在自己的iPodTouch上體驗了一把。把玩一陣iOS4后本人更加堅定“蘋果賣的不是應用而是手機”的看法。為什么這么說呢?在上一代的iPodTouch上,iOS4的運行速度怎一個“卡”字了得,按理說,軟件升級了,運行速度應當有所提升啊?可是蘋果可沒這么想,在操作系統軟件功能提升的同時,iOS4對于硬件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斷攀升,這一點估計不少最近升級了iOS4的iPhone3G甚至是iPhone3GS的用戶也有所體會,就拿此次蘋果iOS4中最具賣點的iBooks功能來說吧,在iPodTouch的硬件規格下,打開iBooks就需要耗時十多秒,打開一本容量超過3M的電子書有需要上市秒,最重要的是翻頁居然完全沒有iPad上的流暢感,這種體驗差距不是明顯暗示用戶應該重新購買一臺iPhone4或者是iPad嗎?
其實這種做法并非蘋果首創,在PC行業里大名鼎鼎的Wintel聯盟就是采用以軟件應用推動硬件銷售的高手。去年微軟推出的Windows7在硬件系統要求上直接將2GB內存定位在了基本需求的規格,并且推薦使用英特爾的i3/i5處理器,如此一來可是讓今年英特爾上半年的芯片銷售獲得了大豐收。作為以追求利潤的企業,這種做法本來無可厚非,但是被這種體驗營銷所蠱惑的消費者可曾問過自己一句:這種升級真的有必要嗎?還是回到iOS4的問題上來吧,作為標志性升級功能的iBooks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恐怕就是其華麗的書架界面吧,但事實上其支持的電子書內容和更早版本的iOS3.1.3上并沒有太大的區別,即使沒有iBooks這個程序,還是有不少第三方的閱讀軟件能夠達到同樣的閱讀效果的,更何況書最具吸引力的還是內容本身,至于精美的封面,當翻開之后還有什么重要性嗎?
其實不僅僅是iBooks,目前大量的智能手機應用的升級都存在本質不變、包裝精美化的問題。有專業機構統計,在蘋果App商店的眾多應用中,除了游戲之外,其實平均每個用戶最多只需要15個左右的應用就足夠了,其他的很多應用雖然也有用戶下載,但事實上使用率非常之低,很多都是嘗試了一次之后就棄置不用。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蘋果動不動就宣傳的App商店應用總數破多少多少萬,并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其最大的功效還是在向用戶提供心理暗示,暗示這個平臺的強大,以吊起用戶購買的欲望。
由此可見,蘋果最強大的還是其琢磨消費者心理的能力,以軟件應用海量化、個性化為噱頭吸引著用戶不斷升級硬件、更新換代手機,從而在硬件上獲取真正的利潤。說到底,支撐蘋果業績不斷攀升的基礎還是其在銷售硬件設備上的高額利潤空間,只不過蘋果實在太擅長營銷了,不僅忽悠著消費者以購買iPhone為時尚,還忽悠了大量第三方軟件應用開發商相信App應用商業化錢景無限,從而投身iPhone應用開發的陣營,成為了為蘋果搖旗吶喊的中堅力量。
推薦閱讀
盡管3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已發放完畢,但彩電企業的思想包袱并沒有因此有所減輕,反而在此后不久顯得更為沉重。記者了解到,按照廣電部門新的要求,彩電企業生產的互聯網電視必須植入持牌企業的內容平臺,且每個型號的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我們消費者真的需要數十萬的應用程序嗎?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