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訊】繼家電企業紛紛推出物聯網冰箱、洗衣機等物聯網家電之后,6月15日,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物聯網家電研究中心項目在無錫正式簽約。至此,物聯網家電產業雛形逐步顯現,發展脈絡也逐漸清晰。
“物聯網”是在互聯網概念的基礎上,將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的一種網絡概念。
物聯網家電,簡而言之就是將所有的家電裝上感應器,與網絡連接起來,通過傳感器傳達電器的信號,實現人類對家電的遠程控制。今年以來,國內家電企業爭相推出物聯網家電:海爾物聯網冰箱、空調,小天鵝物聯網洗衣機等。物聯網不但對家電的使用功能進行了范圍更寬的擴展,而且給消費者帶來了生活方式的全新體驗。
物聯網:新的經濟增長點
歷史經驗證明,每一次的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新的科技革命。而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創新,將推動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提供新的增長引擎,使經濟重新恢復平衡并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日本、韓國、美國、歐盟等,均將物聯網發展提上重要日程,并將其作為新一輪經濟競賽的發力點。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加快物聯網的研發應用。
在國家政策的驅動下,物聯網的熱潮再次升溫。各地政府也紛紛出臺支持政策、產業規劃,部署物聯網發展應用。其中,廣東啟動了“智慧廣東”計劃,每年拿出一個億打造物聯網產業基地;而成都的規劃則預計到2012年物聯網產業規模將達300億元以上。據有關專家分析,物聯網所帶來的絕不僅僅是萬億級的巨大市場,而是對于多個產業甚至整體國民經濟的廣泛輻射,以及對人們生產生活各個角落的深遠影響。
家電企業:要突破原有發展模式
目前有企業推出了物聯網家電,但是由于物聯網家電標準的缺失,這些家電解決方案都是單獨存在的,不能實現不同品牌家電之間、不同類型家電之間的匹配與互聯。另外,這些物聯網家電目前提供的服務內容也比較簡單,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工信部電子科技委副主任張琪認為,物聯網龐大的社會信息系統,是一個涉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社會與生活各個領域的一個無所不包的龐大的產業鏈,涉及感知、傳輸和應用這三個層面,而感知層,它又是多種技術,包括傳感器網絡、智能卡、RFID標簽、識別碼等。
物聯網這個概念對家電來說,不僅僅是使用功能的簡單增加,而是服務模式的根本轉變。家電將不再是具有單一使用價值的物品,不再是曾經的服務終端,而是龐大的物聯網上與多個物體之間存在交互作用的一個節點。
對于家電企業來說,要發展和應用物聯網,就要突破原有的發展模式:做到從傳統加工制造向提供整套服務解決方案轉變,主動謀求跨行業、跨企業的協作,將多種技術、解決方案實現合理整合。
標準:物聯網發展的關鍵
促進物聯網發展,一方面要攻克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另一方面,要制定物聯網通用標準。
發展物聯網的目的就是實現物體廣泛的“互聯互通”,如果沒有統一的標準,那么不同企業的不同的技術、不同的開發系統之間將無法兼容匹配,這對于形成產業規模,推動物聯網的普及產生了很大的阻礙。對于物聯網家電產品來說,要將其推廣到千家萬戶,首先要建立統一的標準和物聯網解決方案,以適應不同品牌、不同類型家電的使用。
6月初,由工信部等全國11個部委下屬的19個標準工作組共同組成的“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在京成立,這對于整合物聯網相關標準化資源,協調物聯網的整體標準化工作,提供全面的技術和標準化服務支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另據了解,由聯想、TCL、康佳、海信、創維、長虹等企業聯合發起成立的“閃聯”,已經是物聯網標準制定的成員單位,致力于促進物聯網家電標準的制定。
物聯網家電是符合時代的需求應運而生的,新生事物的發展過程總要伴隨著相關技術、標準的不斷創新與完善。然而可以看到,個性化、智能化的物聯網家電將是發展的必然趨勢。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家電企業、研究機構不斷的技術創新與功能拓展,物聯網家電時代將不再遙遠。
推薦閱讀
國美的前途,不僅關系到幾十萬員工的生計,還有一條——當民企們抱怨中國零售市場被外資慘烈瓜分,此時出了個國美,但國美正遭厄運。 在上訴期的最后一天,5月27日,黃光裕提出上訴。此必煎熬之后做出的選擇。 5月18>>>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方驅動 物聯網家電不再是霧里看花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