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山寨機在國內是默默無聞的一些小品牌,到印度、東歐,甚至到非洲成了最大的知名品牌。因此,出海似乎成了山寨電子以品牌形象迅速走向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Haier,長期以來,一直作為中國制造的一張靚麗的名片,享譽全球。在山寨泛濫的今天,深圳成千上萬的山寨企業被比喻成“螞蟻雄兵”,有關專家表示,如果能夠合理引導,或許將來能從這群螞蟻雄兵中,走出一兩個新的“Haier”級的企業。
隨著市場監管和行業競爭的加劇,山寨企業生存遭遇到嚴峻的挑戰,他們開始把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場。出海之后的山寨,是宣揚“中國制造”,還是毀壞“中國制造”的聲譽?這朵“惡枝花”能否結出美麗的果實,值得期待。
山寨電子出海記
近年來,山寨電子產品,尤其是山寨手機,大規模向海外擴張,海外市場也逐漸成為了中國山寨產品的主戰場。這些山寨電子產品通過貿易渠道,先后擴散到東南亞各國、南美、阿拉伯和非洲等地。
正在山寨出海的過程中,一起貿易爭端又將本來沉寂已久的山寨電子產業原罪爭論的話題舊事重提。
4月30日,印度封殺中國手機事件驟然升級,由原來不準使用無碼手機、遏制中國生產的山寨手機,進而演變到封殺中國品牌手機。
值得注意的是,這場貿易爭端,再一次將山寨電子產品推向了風口浪尖。
印度封殺中國手機進口消息擴散開來之后,馬上就有不少業內人士將矛頭指向了山寨產品。這些業內人士認為,正是山寨手機大量進入印度,沒有任何質量保證而損壞了中國制造的聲譽,是導致這場貿易禍端的主要原因。山寨電子產品原罪再一次引發了業界的爭論。
隨著國內市場逐步飽和,山寨廠商們就把目光瞄向了更為廣闊的海外市場。他們出海一般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憑借著珠三角強大的外貿基礎,通過華強北聚集的2000多家外貿商的渠道,把產品打向海外市場。
小區是深圳一家外貿公司的職員,公司主要從事對東南亞的電子產品貿易,在東南亞多國設立了多個與公司做外貿對接的子公司。小區告訴記者,他們老板起初主要做DVD產品類的貿易,后來老板發現山寨手機在東南亞賣得不錯,有利可圖,便開始把山寨手機貿易當成副業來做,現在她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定期到華強北尋找物美價廉適合出口的貨源,當然,更多的時候是山寨廠商們自己主動找上門來向他們推薦。
小區的公司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幾個東南亞國家都注冊有子公司,這些子公司主要是用來通過合法途徑與位于深圳的總公司做貿易對接的。他們每次從華強北聯系到一批貨源之后,就通過深圳總公司與在外注冊的子公司進行貿易的方式,將這批山寨機通過正常的外貿渠道賣到東南亞各國的子公司手里,然后子公司再通過其在東南亞各國的經銷商渠道轉手賣給他們,這樣,山寨機就算是流入東南亞市場了。
小區告訴記者,實際上還有很多的山寨機是直接通過非法渠道走私過來的,這種途徑風險太高,他們公司一般走的都是正常的外貿渠道。
小區的公司只是整個深圳山寨機出海途徑中的一個小小縮影。實際上,在深圳華強北,有2000多家像小區所在公司這樣的外貿商,正是他們作為中間橋梁,完成了中國山寨機廠商和國外市場的對接,幫助深圳的山寨機走出國門,向海外擴張。
深圳的山寨機最早是先流入到東南亞市場的,主要是通過走私或外貿商渠道,因為那里人口密集,低端市場需求大,同時東南亞華人多,渠道廣泛;繼東南亞市場后,深圳的山寨機又通過外貿商渠道進入中東外貿的橋頭堡迪拜,然后通過迪拜這個自由貿易港擴散到中東和非洲。不過,由于山寨機在國外賣得很好,一些國外的經銷商們逐漸知道了這些山寨機的源頭地——中國深圳華強北,華強北的名聲也因此越來越大,于是這些國外的經銷商們就干脆繞過中國的外貿商渠道,直接來深圳華強北找貨。
“這些外貿商大多數原本不是做山寨機生意的,剛開始他們可能主要做VCD、DVD等電子產品出口,只不過在海外尋找市場的過程中,發現山寨機有利可圖,便新增了此項業務。”深圳半導體行業協會產業研究組副組長潘九堂說,現在深圳的大多數山寨機都在尋求出口,他透露,目前國外市場的容量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了國內市場容量,去年全國的山寨機產銷量約在5億部左右,其中出口占了大部分,約3億部即60%的山寨手機市場在國外,而不是國內,也就是說,國外市場現在成了山寨機的主要陣地。
“山寨機廠商非常愿意和老外合作,因為他們非常講誠信,而且產品出口到國外后,基本不用承擔售后風險,利潤比較有保障。因此,一般情況下,山寨廠商給老外的價格比國內的批發價還要便宜10元左右。”潘九堂說,現在,走出口路線,是絕大部分深圳山寨電子廠商都在尋求的一條出路,而珠三角本身強大的外貿基礎,為尋求這一出路的山寨機廠商提供了極其便利的條件。
給中國制造帶來巨大損失
“如果現在不加緊治理,一旦山寨產業越做越大,到了足以威脅到國外廠商核心利益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在咱們做大的時候再以侵犯知識產權為由,突然痛下殺手,這樣損失會更大。”有關專家表示。
盡管山寨電子產業已經出現了積極走出模仿抄襲的路線,山寨電子產業本身也不再滿足現有的市場,開始大舉向外擴張,并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著名家電觀察家劉步塵認為,山寨企業不注重研發和創新,而用更多的精力去模仿甚至是抄襲別人創新的成果,這是對創新企業和對創新研發人員的不尊重。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正如從京東方科技集團有限公司(BOE Technology Group)、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昆山龍飛光電有限公司(Infovision Optelectronics Kunshan)的發布資料中看到的那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山寨電子出海塑造品牌 品牌新貴或崛起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