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上市的蘋果iPad在美國掀起開售28天銷量破百萬臺,在日本預售首日引發萬人空巷排隊搶“蘋果”熱潮。繼iPhone之后,蘋果再次導演了一場“快來預購,僅此有售”上市大戲。
iPad美國上市搶購場景
iPad預售首日BIC相機預購場景
不過,iPad僅在軟銀移動營業廳或軟銀合作的家電連鎖賣場預售,在日本,第一大移動通訊巨頭NTT遍布全日本的DoCoMo營業廳,第三大巨頭KDDI的AU營業廳,并未獲準銷售iPad;在美國,第一大移動運營商Verizon無線、第三大移動運營商Sprint Nextel的營業廳, iPad芳蹤同樣難覓。在英國,法國,加拿大等首批預約銷售的市場,iPad同樣采取了排他性合作的方式。
眾所周知,無論是iPod,還是iPhone,以及正在熱炒中的iPad,蘋果公司的技術、產品創新能力,固然毋庸置疑。但是,正式上市前大打“預售牌”,渠道策略上采取“獨家專賣”的排他性合作方式,還是引起公眾的質疑。
與iPhone上市及營銷策略幾乎如出一轍,盡管iPad 3G并未明確采取綁定運營商的策略;但是在美國市場上只有AT&T的網絡支持iPad 3G,T-Mobile盡管也可以支持運行,但只能依靠速度更慢的EDGE網絡,換而言之,iPad幾乎就是為AT&T量身訂做的又一款“獨家“產品;同時,其2007年與AT&T簽訂的5年獨家協議,被媒體曝光后,更是引起軒然大波。而在日本,iPad干脆加上了獨供軟銀移動的“SIM卡鎖”。
但是,iPhone等“一棵樹上只結一只蘋果”或者“蘋果只結在一棵樹”上的獨供策略,無疑讓想吃蘋果,但又希望不同口味的消費者,既感到不自在,又感到不便利,被變相“剝奪”了消費的選擇權利。
不過,蘋果的獨供策略并不是無懈可擊。首先,iPhone在日本的合作伙伴軟銀移動,由于網速過慢即引起部分日本消費者的強烈不滿;其次,在中國,iPhone上市初期,人們質疑中國移動iPhone禁銷令的同時,對于蘋果公司選擇“聯通大樹,結iPhone蘋果”的獨家策略,并非一味的認同,甚至頗多詬病;再次,在韓國,iPhone選擇KT作為獨家合作伙伴,而SK電訊、LG電信未獲準銷售,即接連引發上市玄虛門,上市后的服務投訴門以及目前iPad的1人限購1臺的外購限令。
與英特爾,微軟等遭遇全球反壟斷調查不同。“永遠只有一小口”的蘋果,無論是其iPod、iPhone還是iPad,Mac,其在新產品研發領域同樣奉行“拒絕通用,排斥分享”的“樂獨”技術、產品研發理念,也因此招致各方強烈指責。
某種程度而言,從企業是社會的公器角度而言,研發生產領域,市場營銷領域奉行“樂獨”理念的蘋果,絕不是一家社會化性很強的“好公司”。或者說除了蘋果堪稱“取之于社會,孤立于社會”的Badboy之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足以擔當此項“榮譽”!事實上,除了蘋果之外,你很少能找到一家把自己凌駕于市場規則之上,置身于行業發展之外的全球性巨頭。一個只顧自得其樂,自我陶醉的人,無疑將自絕于社會;而一個毫無行業,市場責任感的企業,最終將走向何方?結果可想而知。
種種跡象表明,iPad中韓兩國上市日程表雖然尚未明確。但是,KT、中國聯通仍舊是最有可能成為iPad在中韓兩國市場的獨家運營商合作伙伴。一切皆有可能。蘋果公司iPhone“病態”營銷策略同樣存在松動的可能。也許中國移動iPhone禁銷令將產生三大可能的后續效應:①中國移動獨銷iPad;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兩大巨頭分享iPad;③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巨頭均成為iPad運營商合作伙伴。
最后,筆者認為,無論何種結果,蘋果或許應該向諾基亞們學習,學會打破市場界限,社會化的產品走社會化營銷的道路;而不是人為制造市場障礙,借此謀取“獨此一份”的超常利益。
推薦閱讀
日前剛剛宣布投資23.3兆韓元用于LED顯示材料、環保能源、醫療健康等領域,5月17日三星再度宣布投資26兆韓元用于半導體、液晶、手機顯示、整體研發。連續兩次大手筆投資(折合人民幣近3000億元),三星集團的投資戰略令>>>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辣評:“獨家專賣”iPad病態的渠道策略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