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訊】當年,“清華同方”進軍競爭慘烈的國內彩電行業,此舉是家電業的重磅新聞,也讓許多業內人士頗為驚訝。原因很簡單,清華同方在平板電視領域能做好嗎?清華同方的IT基因,能否以及如何在彩電領域得到釋放與擴張?這一系列疑問構成了人們對于清華同方電視的關注。
事實證明,市場和社會的質疑并非沒有道理。眾所周知,“清華同方”帶給消費者的第一感覺,就是IT產品,其IT產品的形象,已經搶占了消費者,成為市場對于清華同方認知的第一心智資源。而現在清華同方切入彩電行業,可以說,又需要重新樹立消費者的認知。而在這種產品延伸下推動的品牌延伸,無非對于清華同方是一大考驗。因為IT品牌是清華同方多年積累下來的品牌資源,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會讓消費者感覺到霧里看花,清華同方的品牌定位是什么?清華同方是做什么的?都會令消費者產生疑問?
當前,彩電產業的競爭,已經上升到系統價值鏈的競爭,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競爭,而是多圍度的采購、產品、營銷等等系統價值鏈的競爭。作為從IT向彩電擴張的技術制造商,清華同方雖可以發揮其在IT領域積累的技術優勢。但彩電產業的技術,相對于渠道建設、終端網點建設、品牌建設等等,有時技術會顯得非常蒼白,這也就應了一句營銷格言:“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而這也正是當前清華同方在彩電領域,難以快速成長的關鍵點。清華同方雖然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也有著不錯的IT技術,但是沒有市場渠道的支持,要走向全國市場的路,就會顯得很漫長。
更為重要是,彩電產業是一個“大規模博弈、品牌高度集約化”的產業,又是一場類似“馬拉松”的競爭領域。目前,國內主流彩電企業的競爭門檻,已經提高到200萬臺以上規模,而海信、創維、長虹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均在兩位數以上。這對于選擇在彩電產業競爭趨于成熟、品牌趨于穩定格局下挺進的清華同方而言,無疑又是一道難以超越的鴻溝。
筆者以為,當前對于清華同方而言,在彩電市場最終的勝出不僅要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要素。同時,還要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進而使企業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所以清華同方在面對海信、創維、長虹、三星、LG、索尼、等中外代表彩電巨頭的競爭中,清華同方又憑什么勝算出來?上述彩電企業都在彩電產業浸透了多年,都有其企業擅長的領域,再加上述企業強大的匹配資源,而形成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可以說,清華同方要取得市場份額的快速增長,確立其成長空間,難度就好比“虎口拔牙”?
聯想董事局主席柳傳志曾有一句著名的經營企業心得:“定戰略、搭班子、找隊伍”。定戰略指的是企業在發展道路中的抉擇與取舍,而這種抉擇與取舍的成功與失敗,也就決定著企業戰略的成功與失敗。清華同方,已在IT產品取得一定的優勢,卻要選擇進入競爭白熱化的彩電行業,可以說要面臨著很大的抉擇與取舍。一是從IT到電視,前有夏新退敗的案例,可以想象出清華同方進入了彩電,將來還要面臨多大的考驗;二是國內彩電行業集中度太高,海信、創維、長虹為代表的6大傳統巨頭,占據了市場70%以上的份額。而三星、LG、索尼、夏普外資品牌則20%的份額,留給清華同方的空間很小。如果按照經營大師杰克•韋爾奇“數一數二市場原則”,來決定企業的進入領域,那么清華同方的彩電產業就不知將向何處?
清華同方進入彩電產業,未來發展究竟會成怎樣,我們都將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1970年代那個不修邊幅、整日與電腦為伍的比爾·蓋茨,如今已是世界首富;同樣,當年連汽車生產目錄都沒被列入的吉利,在今天由李書福執掌下,卻成功并購了世界汽車巨頭沃爾沃。 諸多例子告誡我們,只要認清了需求,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霧里看花--清華同方 切入彩電產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