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并非中國原創,卻在當前成為眾多國內彩電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拳頭產品。實際上,當前互聯網電視在全球也呈現出持續走高的迅猛勢頭。而對于中國市場而言,互聯網電視則在“互聯網行業發展硬軟件環境、國家政策支持與鼓勵、主流企業的響應參與”等方面獲得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多重利好因素推動。
從全球范圍來看,截至去年底,互聯網電視已進入100萬個美國家庭。而資策會MIC依據2009年全球互聯網電視硬件出貨量已達到618萬臺,預測今年這一產品的出貨量將達到1916萬臺,年成長率210%,到2013年的出貨量將擴增至6800萬臺。而歐洲市場預計,2011年互聯網電視的用戶數量將增加至7260萬,互聯網電視的年復合增長率達40%。與此同時,韓、日也都紛紛出現了互聯網電視熱潮。到2011年,全球將會有1億以上的用戶在電視上觀看互聯網視頻。
在中國市場上,互聯網環境也趨于成熟。截至去年11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到3.6億,互聯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位。截至去年6月底,我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5.5%,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1.9%,保持平穩上升的態勢。相關調查顯示,61%的用戶渴望電視能接入互聯網,74.69%網民更愿意使用電視看網絡視頻,86%網民盼望通過電視視頻聊天。
多年來,中國政府對于互聯網電視的支持和鼓勵發展的態度一直是明朗而清晰的。記者注意到,自1998年三網融合的概念首次在國內被提出,之后連續被列入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計劃,成為國家鼓勵發展產業的主要方向。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出臺,提出要積極發展網絡廣播影視等新興文化業態,推動產業升級;2009年8月,廣電總局出臺《關于加強以電視機為接收終端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對互聯網視聽節目傳播秩序以及互聯網電視的相關從業資格進行規范。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趙波表示,工信部將推進國家數字電視建設,加快出臺各種數字電視標準,并鼓勵企業研發數字電視一體機、互聯網電視,以豐富終端產品繁榮消費市場。
今年1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工信部通信標準研究所副主任楊崑表示,三網融合剛剛揭開大產業的序幕,未來它對個人、家庭,甚至整個社會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互聯網電視是三網融合大環境下的新生事物,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無可阻擋。
目前,國內彩電企業中,基本上所有企業都推出了“互聯網電視”產品。其中,TCL、長虹、康佳還先于去年宣布停產非互聯網電視,將“互聯網”功能確立為電視的標準配置。而TCL今年初發布了“家庭互聯網”戰略,成為中國企業整合“技術、創意、營銷”多個環節進行產業鏈創新,從而打造全新商業模式的經典案例。
【名詞解釋】
“家庭互聯網”是指,以彩電作為家庭多媒體娛樂終端或控制中心,立足內部,實現家庭內消費電子產品的互聯,比如用電視來控制燈光、調節或控制其他電子設備。面向外部,實現家電與外部網絡的互聯,通過電視來獲取更多的互聯網上的內容服務,比如影視、娛樂、資訊等。
推薦閱讀
3D互聯網電視在外界“喊了”多時,但一直是雷聲大,雨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時地利人和 互聯網電視發展正當時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