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網訊】用短短十年時間超過了通用這個美國沒落的貴族,獨占世界汽車頭號老大76年。也許,正是豐田的樹大招風致使其近期的召回事件影響非同凡響。
這其中,美國希望炒作豐田來給本國低迷的經濟注入一劑強心針,中國民眾即使看到豐田章男身居淚下的致歉,也認為其是公關作秀。
然,在這場被炒的沸沸揚揚的召回事件中,隱藏在豐田背后的致災因素令人深思,這是一個關于“規模=質量?規模=效益?”的悖論。
《上海證券報》發表的名為《豐田“動作變形”了》一文中指出,豐田對市場份額有一種近乎迷戀的追求,正是因為其追求快速增長的壓力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產品開發周期過短,系統設計和測試與零部件供應商協作不到位;豐田有一個“安燈”系統,每個工位的上端垂有一根燈繩,任何工人如發現工序中存在問題都可以叫停生產,但生產擴張的壓力導致“安燈”使用頻率越來越少。東京大學的Ryozo Yoshikawa教授說, “豐田汽車對自己的制造系統和‘改善’、‘實時生產’等概念如此的自豪,最后演變成傲慢并忘記了最重要的事情:客戶。”
豐田的問題在于追求規模的同時忽視了商業的本質。擴張在帶來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的同時,如果沒有讓企業得到更強更好的發展,則意味著企業僅僅是跌入了數字游戲的陷阱,同時也意味著擴張的失敗。
豐田的失敗并不是特例,這樣的數字游戲在中國的企業中屢次上演。典型如三鹿,其實在三聚氰胺的背后,“鹿死擴張”才是真正的原因,在三鹿曾經的發展道路上,通過合資、入股等方式快速擴張后最終實現年銷售額100多億,成為名副其實的奶粉老大,卻最終因為忽視質量,葬送在三聚氰胺的手里。
在家電企業中,擴張的失敗案例也屢見不鮮。TCL國際化擴張之路便是其一,如果說并購湯姆遜讓TCL只是買了個空殼的話,那么與阿爾卡特的合作更是TCL的激進之舉。李東生也曾因此感慨:“這是我們大意的結果,在制定計劃的過程中,準備不充分,問題研究不透、困難準備不足。”
另一家企業春蘭,因多元化擴張導致連年虧損,也讓我們看到企業在玩數字游戲時候的盲目性。
曾經,春蘭在短期內從一個空調企業就展開了向多個領域的多元化擴張,缺乏充分準備和扎實基礎。這種擴張有關聯度較大的冰箱、洗衣機,還有跨度較大的電腦、摩托車、汽車以及新能源。在關聯多元化擴張中,春蘭并未很好地利用原有的網絡、品牌、技術等優勢取得成長。在非關聯多元化中,由于跨度過大,缺乏成熟人員和技術儲備,從而在短期內根本無法獲得經濟效應。 其實,很多企業的并購之舉往往是喜歡暢想,沒有仔細思考,企業只看到規模帶來的低成本,卻忽視了一個問題,即整合帶來的現金流的擠壓和質量問題的嚴重,這對企業是致命的硬傷。與此同時,擴張的前提在于消化能力,也就是所謂的整合能力,整合能力又在于業務的互補性和杜絕經營的重復性。
企業如果在擴張中做大而沒有做好,或者做大而沒有做強,對大多數迷戀擴張的企業而言,或許就成了下一個“豐田”。
推薦閱讀
各方關注的央視“315”晚會昨晚正式上演,早有消息透露,今年央視將重點關注家電行業,果不其然,晚會開場登場的就是眾多平板電視廠商,而央視將利劍直指外資平板品牌。 晚會現場,LG、索尼、東芝等外資平板電視品牌>>>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迷戀規模擴張 企業正跌入數字游戲陷阱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