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小家電行業因為低技術門檻以及高利潤空間,成為了眾多商家跑馬圈地爭奪市場的開發重點。但看似遍地金銀的熱鬧表象,實則內藏一股行業大規模洗牌的暗涌。
觀察家指出,隨著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以及行業監管力度的加大,"優勝劣汰"法則的大刀已經被擦得锃光瓦亮。業內專家認為,小家電品牌光是品質 優良還不足以順利抵抗這次波濤洶涌。找到全新的營銷方式,才是順利登陸下一片戰略藍海的光明征途。
(注:經濟學認為,現存的市場由兩種海洋所組成:即紅海和藍海。紅海代表現今存在的所有產業,也就是我們已知的市場空間;藍海則代表當今還不存在的產業,這就是未知的市場空間)
廣袤市場卻面臨無人能耍的窘境
"粗略估計,2010年小家電市場的價值可能超過3500億元",這是北歐家庭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納新先生告訴記者的數字。但同時,他卻透露了一個令從業者非常尷尬的現象--這么巨大的蛋糕,卻因為門檻的抬高而變得無人敢碰。
近日,來自賽迪顧問的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小家電行業迅速增長,銷量3.98億臺,同比增長2.1%,銷售總額達到11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這顯示出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日益提升,市場前景廣闊。
但《2010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趨勢觀察研究預測報告》分析卻得出,由于國內小家電行業集中度不高,品牌多而雜,導致大多都屬于小投入、小規模生產,因此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魚龍混珠。
同時,隨著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召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生態環保的問題。隨著節能環保工作的不斷進行,小家電這個一直被人忽略的領域也被推到了前臺。
今年3月1日起,繼空調、冰箱、洗衣機之后,小家電也要加貼能效標識。專家指出,目前市場上能夠達到新標準的產品可能不到5成。多數小家電品牌,都面臨著重新洗牌甚至淘汰的局面。
"低碳"成為產品優劣的重要標志
雖然能效標識讓從業門檻抬高不少,但王納新認為,這對于目前國內的小家電行業,絕對是一次必須經歷的考驗。
"在國外,絕對不會存在如此多能效不達標的小家電企業",王納新向記者介紹,作為總部位于英國,且在歐洲處于領先地位的多品牌管理運營的家庭電器公司,北歐(nathome)在為消費者選擇一個產品時,首要關注的就是它的能效與環保問題。
而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行業本身缺乏審查與自我監督的意識,記者發現,消費者對于小家電能耗的忽視,也是眾多商家濫竽充數卻依舊自賣自夸的重要原因。
近日,記者在賣場采訪發現,對于小家電的能耗問題許多人并不知曉,"有這個必要嗎?小家電一共才耗多少電啊?"很多消費者不以為然。
但專家介紹,小家電雖然體積小,但能耗一點都不比那些大家伙少。據了解,一臺飲水機反復加熱,其日耗電量甚至高于一臺電視機,而一只電飯煲一天的能耗比一臺節能冰箱還要大。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陳鋼認為,節能、低碳是2010年的主旋律,家電產品的節能環保化是大勢所趨。小家電產量巨大,并且某些產品增長速度驚人,產量和增長速度都相當可觀,所消耗能源總量及增長速度不容忽視。
"比如我們nathome自有生產的陶瓷類產品,從生產、流水、到運輸過程,都是嚴格按照歐洲小家電碳排放指標進行的。就連我們的包裝,也是使用的成本較高的環保紙",王納新認為,隨著能效達標的深度,低碳將成為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的最重要標尺。到那時,屬于小家電行業的春天,才算真正到來。
品牌集中制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
粗略計算,國內小家電生產企業約有5000家。隨著能效標準推行的深入,這個數字將會減少5成左右。但千余家品牌同時競爭,光是做到這點顯然不足以在這場戰斗中脫穎而出。要想真正的搶占市場份額,從業者必須另辟蹊徑。而對于那些試圖試水中國市場的國外品牌,更是如此。
有人分析過目前小家電市場中的國外品牌,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強龍壓不了地頭蛇"。很多在歐美已經有相當知名度的品牌,進入中國后卻宛如另類的"劉姥姥進大觀園",四面楚歌后的必然結局,就是灰溜溜的退出市場。
這個局面的形成,業內專家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對中國市場的現狀作出正確的判斷。 目前的國內市場,殘存著許多本身沒有設計能力,卻依靠模仿抄襲的"拿來主義"運作方式生存的小廠。而作為普通的消費者,顯然不能很好的判斷出其中的真偽,于是"李鬼"搖身一變代替"李逵",成為了眾人心中的英雄好漢。
對此,王納新指出,如果將這些單一品牌進行集中制管理,聚成合力后再用統一的品牌進行宣傳推廣,同時所得利潤進行分銷,那顯然效果會比單槍匹馬強很多。
"舉個例子,一個拿來主義式企業,可能會完美抄襲一家、兩家的產品創意。但當十幾家甚至幾十家擁有獨立設計創意能力的品牌產品集中在消費者面前,那這種感官上的刺激,絕對是純靠模仿所不能達到的",王納新認為,這種推廣模式,是迅速打開中國小家電市場的一條光明捷徑。
比如北歐家電,作為一個專門為幫助國際品牌以最少的成本投入進入中國市場的獨特裝備團隊,通過品牌的授權協議,國際品牌客戶可以放心它的品牌和產品將被賣到和傳達到它的目標消費家庭中,從而令消費者和企業兩者都滿意。另外,這樣的協議將會對北歐家電的客戶產生品牌忠誠度。在一個典型的品牌授權協議中,北歐電器將負責渠道建設、品牌營銷、銷售服務、設計符合本地市場的產品。當授權協議期滿,客戶可以選擇接過自己的品牌自行操作中國市場或更新與北歐電器的授權協議,從而達成雙贏。
雖說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會冒著很大的風險。但以北歐家電為代表的這種品牌集中制推廣理念,似乎正是小家電行業苦苦尋找的下一片戰略藍海。
推薦閱讀
中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8時07分報道,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最新統計:剛剛過去的2009年,以國美、蘇寧、百思買為代表的大型家電連鎖企業在國內家電零售中的銷售占比,首次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環保集中制追尋小家電行業的下一片藍海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