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腦、廢舊電池……隨著電子產品頻繁更新換代,被隨意丟棄的廢舊干電池、鋰電池、蓄電池等電子垃圾成為環境污染源。專家呼吁,建立一套完備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機制,減少環境污染。
電子垃圾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形形色色的電子產品。隨著科技日新月異,電子產品升級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人們淘汰更新電子產品的頻率越來越高。這些廢舊電子產品除少部分送給親友繼續使用外,大部分被當成垃圾扔掉。
相關資料顯示,廢棄電子產品隨意丟棄,極大地傷害人類生存環境。日常所用的普通干電池,主要有酸性鋅錳電池和堿性鋅錳電池兩類,含有汞、錳、鎘、鉛、鋅等各種金屬物質,廢舊電池被遺棄后,電池外殼會慢慢腐蝕,其中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入水體和土壤,再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積蓄會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骼。據專家測算,一節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利用價值,一個小小的紐扣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
環保意識
湖北省政協委員蘇征耀說,廢舊電池等電子產品隨意丟棄污染環境,科學回收利用則可變廢為寶。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的鎳鈷含量在20%以上,每年我國報廢電池中含鈷近5000噸,接近我國原鈷開采量3倍。
武漢的一項調查表明,只有30%的人堅持將家里所有廢舊電池回收,有20%左右的人經常將廢舊電池當成普通垃圾扔掉。這表明市民的回收意識有待提高。
記者在武漢市10個社區采訪發現,有的回收箱不知何時被拆,有的掛著拖把,有的盤著電線,有的成了公告欄,有的被當成垃圾箱。
在武昌區水果湖街徐東路社區,東亭花園恒達苑側門旁的一個回收箱不翼而飛。附近居民稱,前段時間,恒達苑附近改門,箱子不知被誰拆掉了。
中南財大社區靠近武珞路側門的箱子被當成了垃圾箱;武昌區首義路街長湖北村社區門口的回收箱不但沾滿灰塵,上面還晾著一個濕漉漉的拖把;江漢區水塔街前進社區辦公室門前,一個回收箱被當成公告欄,貼著“請不要擺放車輛”字樣;江漢區前進街桃源社區老辦公室旁一個回收箱上,盤著從空中延伸下來的一卷電線,電線還在雨中滴水。
拓展回收
武漢回收廢舊電池運行一年多來取得不小成績,但由于投資大、環節多、管理難,以電池為代表的電子回收工作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
全省廢舊電池回收網絡建設發展不平衡,如今還有宜昌、襄樊、恩施等中等城市和100多個縣(市)沒有建立回收網點,廣大鄉鎮和農村還空白。此外,回收箱布設的密度不夠,已開展回收工作的城市并非每個街道社區、機關單位、中小學校、商店超市、企業廠礦等一切可能產生廢舊電池的地方都設立回收箱。
回收潛力待發掘。目前13個城市廢舊電池平均回收率30%,環保企業處于“吃不飽”狀態,回收網絡建設及相關工作滯后于形勢發展要求。
專家建議,應給予專項補貼支持,拓展回收范圍,形成電子廢物收購、處理和再利用的產業鏈,真正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平臺。
可以嘗試將廢舊電子產品回收成本記入銷售價格。在回收廢舊電子產品仍未引起社會足夠重視的情況下,可考慮將回收成本記入銷售價格,回收資金專門補貼廢舊電子產品回收。
拓展回收范圍,指導和督促未開展這一工作的城市開展這項工作,已布設回收箱的城市,還要認真查找空白點,根據實際增加回收箱布設密度。
建議各級財政每年按照回收體系建設投資的一定比例給予專項補貼。上述專項補貼資金主要用于貧困縣級城市和鄉鎮、農村的回收網絡建設以及以廢舊電池兌換物的補貼。
推薦閱讀
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 題:諾基亞與蘋果:專利交鋒的背后 新華社記者周文林 兩大手機巨頭諾基亞和蘋果公司自去年10月以來圍繞專利問題公開化的較量繼續在新年里上演。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手機行業巨頭在移動互聯大趨勢>>>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廢物何處去 專家:給予專項補貼支持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