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愈演愈烈的高世代TFT-LCD面板投資熱潮,隨著一則“指導意見”的出臺而演變成了一場激烈的產業競爭,一時間,業內都在猜測:誰最有可能率先拿到批文?誰有機會搭上末班車?而誰又將最終前功盡棄,在這場“面子”大戰中敗下陣來。
一直以來,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水平都與發展中國家的地位相對應,普遍的說法是落后美國20年,而當中國儼然已成為全球信息產業大國的時候,核心技術的缺失仍使得我們很難縮短與發達國家的距離,業內曾有人戲稱這種現象為“沒心(芯)、沒魂、沒面子”。“芯”指的是半導體集成電路,簡稱芯片;“魂”指的是軟件;而“面子”指的就是平板顯示的面板。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電子信息產業也快速崛起,產業規模不斷增加,而產業升級步伐也在不斷加快。其中,產業鏈向上游延伸就是產業升級的重要表現,即從整機制造向上游軟件、芯片,以及面板等核心零部件升級。近幾年,TFT-LCD產業可謂一騎絕塵,大尺寸液晶電視的快速普及成為推動電子制造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面對快速興起的市場,本著打造完整產業鏈,及搶占產業制高點和把握核心技術的理念,各地方政府紛紛把眼光投向大尺寸TFT-LCD面板產業。
選擇大尺寸“TFT-LCD”面板,地方政府錯了嗎??
說起大尺寸TFT-LCD面板,可謂近幾年的產業大熱門,多年前就已成為國家鼓勵扶持發展的重點產業之一,“TFT-LCD”這一熱門單詞也快速出現在眾多地方政府的產業規劃或重點中。那么,為什么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大尺寸TFT-LCD面板產業呢?盲目?湊熱鬧?政績工程?我想,答案并不是以上幾個,看了最近這么多報道,我本人也親自參與過其中一些項目,如果現在再給我一個機會讓我重新選擇,我的答案依然是——大尺寸“TFT-LCD”面板!那么,原因到底是為什么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TFT-LCD產業,特別是上游核心的面板產業,是國家鼓勵扶持發展的重點產業,如果要選,肯定要從這些重點產業中選,總不能選個國家明令禁止的吧?從中國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國家的導向性很強,國家一旦確定重點,地方政府當然要積極響應,這一點無可厚非,因此,選擇面板起碼說符合國家發展的大方向。
其次,面板產業的確是個誘人的產業。作為液晶產業鏈當中上游核心產業,面板產業的產業帶動效應極強,一條八代線,配合上游的濾光片、偏光片、玻璃基板、LED背光源,以及下游的液晶電視產業,整條產業鏈所創造的總產值可以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如此誘人的收獲讓大家不得不對面板產業刮目相看。目前,許多城市,特別是一些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較早的城市都面臨巨大的產業結構調整壓力,而要快速解決這樣的壓力,面板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之一。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做軟件、做IC設計,但是,這兩個產業的培育期過長,三年以后,可能產值能達到個5億、8億,而這樣的產值,對于深圳、廣州、北京、蘇州這樣的城市來說,對調整產業結構無異于杯水車薪。因此,選擇大尺寸面板可謂明智之舉,也是快速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
再次,發展大尺寸面板產業遇到難得機遇。在金融危機影響下,全球許多面板企業遇到了很大問題,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在市場、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反而被成倍放大,這也使得我國承接全球大尺寸平板產業成為可能。經過長時間的艱苦談判,廣州開發區與LG的合作取得了實質性進展,而三星也決定在中國開設面板廠,奇美、夏普也采取合作形式進入中國。從打破日、韓和中國臺灣對華技術輸出的堅冰,到這一串連鎖反應,我們不想討論到底打破堅冰的榮譽歸于誰,LG?奇美?還是土生土長的京東方?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國很快將成為全球TFT-LCD面板最大的生產國,而中國一直以來在“面子”上的問題也將得到根本解決。
最后,我們退一萬步講:如果不做面板,各地方還能做什么?誰能給個完美的答案呢?我們天天講產業升級,講核心產業,講自主知識產權,講技術自主可控,那么各地方政府到底該做什么呢?軟件與服務外包、IC設計、半導體照明、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工業設計、文化創意,這些熱門產業相信大家耳熟能詳,而我也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廣州、深圳、北京等大城市同樣在這些領域發力,而不是單單選擇了面板。一直以來,常有專家站出來說各地方發展同質化現象嚴重,沒有形成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那么,我也想問,到底如何才能差異化呢?怎樣又才算特色化呢?的確,目前新興產業很多,少說能列舉個十大八大,但是,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有多大,中國有多少城市,不論怎樣,我們都無法完全擺脫同質化的束縛。而綜上所訴,選擇面板,不但不是盲目之舉,反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
選擇及時引導,國家錯了嗎??
正當各地方政府大尺寸平板籌劃的如火如荼之際,一則“指導意見”突然讓氣氛變得凝重起來,國家在這個時候輕踏剎車,是不是與之前的鼓勵扶持態度相悖呢?我的理解是,這種做法與當初的鼓勵扶持并不矛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首先,這種“指導意見”的出臺,可以說是制度創新的一種嘗試。金融危機證明,國家一些產業調控政策是非常有效,而且必要的,而在產業快速發展時期,這種理性的調控顯得作用尤為突出。之前,國家也出臺過相關調控方法,但很多都是在產業已經出現問題的時候,而這次是在產業項目還沒有建設之前,這種嘗試,可以說是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
其次,“鼓勵發展”和“健康發展”并不矛盾。多年來,由于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所導致的產業過渡競爭想象比比皆是,而這并不符合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宗旨,因此,鼓勵平板顯示產業與“指導意見”的推出并無矛盾之處。
總之,在預計到有可能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從政策層面調控產業發展,對我國信息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會起到支撐作用,雖然可能會傷害到部分人的感情,但總比付出慘痛的經濟和產業代價要好。
面子之爭的背后是希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大國,“Made In China”的廣告也已登陸CNN,而中國制造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我們未來發展的需要,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口號越來越響,而許多人也在為實現這一目標而不懈努力。
今天的“面子”之爭,讓很多人憂慮,甚至有些人覺得這種發展模式有些可怕,但是,我覺得:比這種模式更可怕的是無人去爭。我國產業和經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正是因為有許多這樣的地方政府,他們每天都在思索,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們看不到這場聚集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合肥、蘇州這樣的先進城市,以及LG、Samsung、奇美、夏普、京東方這樣的頂尖企業的“面子”之爭的背后,有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個中艱辛也許只有當事者才清楚。試想一下,如果干脆就沒有這場所謂的“面子”之爭,產業和諧的同時是不是也會有些許遺憾?不管這場“面子”之爭誰輸誰贏,中國平板顯示產業都將走上一個新的臺階,而中國也將全面告別“沒面子”的歷史。
總之,不論結果如何,我覺得我們都該向這些參與到“面子”之爭的城市致敬,畢竟,他們都為打破面板產業這一堅冰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正是由于他們的努力,我們的產業才有機會升級和發展。
推薦閱讀
前后歷時兩年多、先后在全球打了21場官司的全球彩電巨頭夏普和三星的專利糾紛終于在本月以和解告終。而這一切都顯得異常突然,夏普和三星是在2月5日簽署和解協議的,而就在一個月前,夏普還在美國指控三星電子侵犯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冷靜看待各城市間液晶上游“面子”之爭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