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道:現(xiàn)年43歲的阿里巴巴副總裁張子恒,日前在出席該公司和韓國貿易協(xié)會在首爾COEX共同舉辦的“邀請大買家購買韓國商品”活動上,直言不諱地稱:“韓國雖然是網絡強國,但中小企業(yè)并沒能把網絡充分應用到貿易商。” 作為立足于中國市場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yè)全球銷售副總裁的張子恒此番表態(tài),著實讓以網絡強國引以為豪的韓國同行大吃一驚。 他還進一步指出:“韓國中小企業(yè)在出口中占的比重比其他競爭國小一半,出口也只是依賴于某一國家。”他認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有必要積極應用,費用和危險負擔都較小的電子商務。 而在此次阿里巴巴、韓國貿易協(xié)會聯(lián)手舉辦的韓國貨大采買活動中,沃爾瑪、百思買、歐尚、華潤萬佳等全球100強的大牌采購商悉數聚齊,而近1000多家深受內需不足,經濟衰退之困韓國中小企業(yè)則成為該項活動最大的可能受益者。借助電子商務的棧道,暗渡中國市場的陳倉。也許不久的將來中國互聯(lián)網上,會刮起一股強熱帶對流空氣所帶來的網民搶購韓國商品風暴。 韓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海外慘敗 張副總裁表示:“受金融危機和甲型H1NI流感盛行的影響,世界貿易大幅畏縮,相反網絡電子商務卻暴增。” 然而,事實上韓國并非缺乏類似于新浪、搜狐、阿里巴巴、淘寶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只不過韓國互聯(lián)網行業(yè)幾乎形成了“自己出不去,外人進不來”的封閉式格局。盡管互聯(lián)網世界是一個虛擬、開放的世界,但是卻依存于文化、經濟、現(xiàn)實、實力的線下世界。 日前SK電訊宣布撤出美國、臺灣市場,韓國最大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NHN在中國出現(xiàn)大額虧損。相比較后者只是出現(xiàn)虧損,尚未表示退出中國市場而言,SK電訊旗下的Cyworld今年才剛剛進軍德國、日本、美國、臺灣等4個國家和地區(qū),不到半年便宣布撤出,著實令人唏噓感嘆。在韓國國內橫行無阻的兩大巨頭,到了海外市場則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癥狀,落得個鎩羽而歸的慘淡收場。 韓國最大的互聯(lián)網企業(yè)NHN也被指稱為“家里稱雄,外邊稱熊”的窩里橫高手。目前NHN的營收規(guī)模超過1兆韓元(約合RMB59億元),進入兆韓元級大企業(yè)行列。不過去年該公司美國分部銷售額僅為區(qū)區(qū)100億韓元(依照現(xiàn)行匯率換算約為RMB5886萬元)。尤其是該公司在進軍中國市場5周年之即,收獲的則是今年3季度營收僅為54億韓元(約合RMB3183萬元),營業(yè)損失高達9.7億韓元(約合RMB571萬元)的“慘敗成果”。加之,今年7月進軍日本搜索服務市場,被占據市場份額約90%的Google和雅虎兩大巨頭夾擊,一直未能找到突破口的NHN日本之行自然算不上輕松愉快。 此外,韓國排名第2的門戶網站Afiliateportal,04年斥資1120億韓元(約合RMB6.6億元)收購美國互聯(lián)網公司LYCOS,進軍美國市場。不過,自收購當年至今,一直限于虧損的深淵,當初200人左右的公司職員,目前已經削減到了四分之三,只剩下不到50人還在苦苦支撐。 中國互聯(lián)網同行實力強勁 另外一方面,在中國大陸市場中國最大的互聯(lián)網門戶網站新浪,日前發(fā)布的3季度業(yè)績則顯示:截止9月30日,新浪當季度營收(OR)環(huán)比增長7%,增長到9640萬美元,凈利潤(NP)則達到1670萬,每股收益(EPS)則高達29美分。與此同時該公司預計,不計來自房地產業(yè)務廣告營收,四季度預計營收9300萬美元~9600美元;計入來自房地產業(yè)務廣告營收的話,四季度營收有望達到1.06億美元~1.09億美元的高水平增長,遠遠超過湯森路透以及華爾街大牌分析師們的預期。 新浪3季度高營收、高增長的上佳表現(xiàn),同時引起全球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FOX NWES 、Zacks.com、Eastday.com、 MalaysiaNews.net(馬來西亞)、 RMN、 The Motley Fool以及 Philippine Entertainment Portal (菲律賓)等傳統(tǒng)及網絡新媒體均以“遠超分析師月期”為題大篇幅的報道了該公司3季度業(yè)績表現(xiàn)。路透社甚至以《Sina beats Wall Street expectations(新浪擊敗華爾街預期)》醒目的標題,傳遞出來自中國的互聯(lián)網巨頭業(yè)績令全球同行難望項背,氣勢超邁領袖群倫的信息。 分析師認為,新浪在3季度之所以取得“SINA SINA SINGING A SONG……”領先同行的經營業(yè)績,一方面與其主力市場中國經濟的復蘇有著直接關系,另一方面則得益于該公司在咨訊服務、博客互動服務,尤其是今年下半年新推出的產品--微博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分析師高調評價了新浪微博對互聯(lián)網行業(yè)帶來的影響。認為新浪微博將網民帶進了“網友-博友-脖友的新時代”,并表示新浪微博推出微博粉絲團的網絡交流新理念,非獨名人有粉絲,草根也將平等的擁有為數諸多的粉絲團,從而徹底顛覆了網絡虛擬世界“線下化”的交流規(guī)則。 該名分析師援引微博脖友的話稱:“微博到圍脖的延伸理念,使得網絡的作用不單純表現(xiàn)在影響生活方面,而是作為一種生存和精神狀態(tài)‘滲透式’融入生活。” 該名分析師稱,NHN在中國市場的慘敗,恰恰源于未能很好地把握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互動交流的功能定位,事實上是一種“文化沖突的失敗”。而新浪的成功則恰恰基于這一點。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lián)網門戶網站,新浪博客、新浪微博所基于的草根文化元素,完美地契合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現(xiàn)代人文理念中的“君子好仁,仁者好友”的互動交流理念以及通過交流達到彰顯自我價值、品位的人際價值觀。從而使得新浪已經超越了門戶網站的“認識定位”,資訊服務、互動服務、交流服務成為其點擊量及習慣用戶群不斷攀升的根本原因,也使得互聯(lián)網廣告主的廣告投放的投產比大大提高,投放信心得以穩(wěn)固提升。 業(yè)內分析人士表示,韓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之所以中國等在海外市場接連吞下慘敗的苦果,根本原因在于并未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和準備,而是盲目照搬韓國國內的成功經驗。個中原因還是源于對其“互聯(lián)網強國”的盲目自信。 事實上,無論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還是實體企業(yè),進軍海外市場之前,進行必要的市場調查和風險評估至關重要。譬如SK電訊的CyWorld在韓國市場其取得成功的經驗在于,韓國用戶習慣于花大把鈔票打扮,作為自己“理想人”化身的互聯(lián)網虛擬形象。而美國用戶則更將更多的關注投入到與網友的互動交流、游戲、音樂等方面,幾乎不存在虛擬形象就是自己化身的概念。 全球互聯(lián)網企業(yè)韓國慘敗 另一方面,全球性互聯(lián)網巨頭同樣出現(xiàn)了在韓國市場遭遇水土不服,接連慘敗的情況。 最近,全球最大的3D仿真虛擬世界網站「Second Life」宣布撤出韓國市場。SecondLife以其用戶使用自己的仿真虛擬形象,在虛擬空間“生活”風靡歐美。目前該公司在歐美市場擁有1000多萬習慣用戶。2年前挺進韓國市場的SecondLife,卻由于本土化策略失敗、服務不合韓國人口味兩大失誤,被迫踏上打道回府的“傷心歸途”。 全球傳媒大亨默多克投資的社會性網絡服務(SNS)網站-“MySpace(我的空間)”,進入韓國市場不到1年,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遭遇。業(yè)內分析人士不無惋惜的表示:“MySpace在全球26個國家擁有著超過2億人的用戶群,但是在韓國的處境相當地凄慘。” 甚至連在全球市場戰(zhàn)無不勝,獨領風騷的搜索引擎巨霸「Google」,在韓國市場也首次品嘗到了屈辱的滋味。這家占著全球搜索量60%的巨無霸,在韓國的份額居然是敬陪末座的最后1名。而且禍不單行,其韓國合作伙伴Daum Communications在本月初宣布將中止與Google的檢索廣告代理權契約,相反卻向Google對手的雅虎投懷送抱。 封閉的韓國市場? 究竟是韓國沒市場,還是市場不夠開放?目前已經成為包括世界性互聯(lián)網巨頭們在內的全球性跨國企業(yè)所深刻反思的問題。非但在互聯(lián)網市場,就是在消費品市場,沃爾瑪、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惠而浦等巨頭,要么壓根放棄韓國市場,要么在韓國市場“進進出出”。韓國市場似乎成了外資企業(yè)一塊心病;而韓國“最難攻克的市場”之名則又令韓國人自己感到不怎么樂意。 事實上,韓劇風靡亞洲乃至全球的同時,已經將韓國人的文化、生活方式、價值取向推向了世界。被譽為“日本熟婦殺手”的裴勇俊、“東方芭比”的韓彩英以及金喜善、宋慧喬、樸在熙等等,掀起的一股股“韓潮熱風”,不僅在中國大陸、臺灣催生了一大批以崇拜韓星為己任,追捧韓貨為樂事的哈韓一族。就是在日本、美國、英國等等發(fā)達國家,韓星、韓貨兩大韓國特產也是風靡不衰。 雖然韓劇被指稱為涉嫌文化軟侵略。但是三星、LG兩大巨頭無論在液晶面板、液晶電視,還是在手機、PC(臺式電腦)、NB(筆記本電腦)、DC(數碼相機)領域,在全球市場上的份額都在以“超美甩日賽歐統(tǒng)霸全球”的狀態(tài)節(jié)節(jié)攀升。韓劇熱也把韓國燒烤推向世界,日本料理、中華美食,甚至連KFC、麥當勞都難免嫉妒其如“忽然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風靡程度。 種種跡象表明,韓國互聯(lián)網企業(yè)海外市場的失敗或許只是暫時性的“休克”;而全球互聯(lián)網巨頭何時迎來在韓國市場的“好日子”還是一個為期遙遙的未知數。 也許下一次糾集全球采購巨頭,幫助韓國中小企業(yè)擴大中國外需市場的主角不再是阿里巴巴,而是韓國的某電子商務巨頭。究竟會是誰呢?讓我們拭目以待;究竟在何時呢?讓我們翹首以望……
推薦閱讀
最近,全國家電下鄉(xiāng)的一組銷售數據引起了廣泛關注,那就是不久前商務部發(fā)布的家電下鄉(xiāng)銷售數據。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所有中標的300多家家電企業(yè)中,有14家企業(yè)十個月來沒有登記銷售出一臺產品,其中不乏UT斯達康、歐意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聞評論:韓國-網絡強國名不副實?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