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厚道,一見人人喊打的事物或者現象絕對是沖上前去先打50大板,反正大家都打的亦是打得,誰讓你犯了眾怒;國人又都那么可憐,義憤填膺的暢所欲言,最后卻發現大家怎么都是在重復著一樣的說辭,竟連聲調語氣都是相仿。
比如,最近沸沸揚揚的熱水器水箱“鋁代銅”事件中,關鍵人物一是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某教授,關鍵人物二是北京某燃氣協會,關鍵人物三是某知情人王先生,在大大小小幾十家媒體上頻繁露臉,批評某知名品牌燃氣熱水器用鋁制水箱代替銅質水箱,“不給消費者知情權”、“黑心替換以圖節省成本”、“不顧及用戶安全”,言辭懇切,為消費者著想拳拳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前段時間,另外一家知名燃氣熱水器品牌被曝“真銅謊言涉嫌欺詐宣傳”,被指水箱非為宣傳所言“絕對真銅(銅含量超過99%)”,而是“紫銅外浸鉛錫合金(銅含量僅有八成)”,這種材質在“燃氣燃燒時揮發有毒氣體,長期使用不利人體健康”。恨銅不純銅,恨鐵不成鋼,大有為企業扼腕嘆息之意。
并非家電圈近來無事,也絕不是下鄉太久以舊換新太遲,“鋁代銅”事件依然能掀起輿論的新高潮,曾經的空調鋁代銅管那一幕仿佛又重新開始上演,利害關系人紛紛自命為消費者代言人,不管企業拿出的是什么,只要不合心意就口誅筆伐,什么都不問,只要沒循規蹈矩,就恨不得將新事物亂棍打倒,然后烙一個“不了解新技術”、“也許不安全”、“不給消費者知情”的印,最后落款“黑心”,讓眾人用口水淹死。
其他的看客也就暈暈乎乎的跟著起哄,至于問題的實質倒沒人關注了。
“鋁代銅”是有原罪的么?“鋁代銅”受益人究竟是誰?這是行業的進步還是退步?
就材質而言,鋁的價格不到銅的三分之一,熱導率遠遠高于鋼與鐵,僅次于銅。再說熔點,銅的熔點是1084°C,鋁熔點是660°c,鈦熔點是1855°c,被說的一無是處的新型材料“鋁鈦合金”熔點取決于鈦的含量,含量越高,熔點越高,如果真如該熱水器廠家所言,已經在07年取得了航空材料的專利,那完全有理由相信其熔點是夠用的,據考證航空材料的熔點大概在1660攝氏度左右。
我國是個銅資源短缺的國家,精銅產出率又僅有40%,其中電子電器產品占了銅資源消耗25%,而鋁的儲量豐富且價格低,用鋁來做替代產品,已經成為很多行業的出路。20世紀70年代,鋁代銅首次出現在汽車散熱器(水箱)市場,現在已經基本實現了小轎車的全部替代;2006年美鋁主席貝爾達在該公司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更明確表示熱交換器產品已完全采用鋁材料,所以他們才在美國和歐洲都新建了工廠。在家電行業,空調銅鋁連接管這一項,2007年12家大型空調企業消費量是1000萬套,替代銅1.1萬噸;而根據國際KFB調查報告,包括開利、LG、日本多久企業在內、2007年全球空調銅鋁連接管使用率55%。
顯然,全世界全行業都在找鋁替代銅的辦法,并努力實踐應用推廣,這是大勢所趨。難道我們僅憑鋁比銅便宜就認定這種材料替換有“原罪”,生產廠家就“黑心”?尤其是在不了解添加了鈦成分的新型鋁質材料參數的時候,沒有任何專家、監測機構的數據與報告,僅憑有些所謂調研員看到了鋁代銅的現象,或者僅僅是因為某大學教授站在“多少年該產品一直用銅,不了解替代后的新產品是否成熟”的立場上?
推行替代的廠家反復的解釋,用了新型材料替代的產品價格比原來降了很多,更有利于響應“家電下鄉”的國家號召,將好產品推到農村去,馬上就有人指這是惡性價格競爭,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稍對家電業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以浙江企業為代表的煙機灶具制造企業與以廣東企業為代表的燃氣熱水器制造企業中,如今根本沒有價格戰這個概念,比起冰箱、空調這些大白電,廚衛電器是附加值都比較高,根本沒人會用這個策略。
從前Fashion的人們都喜歡穿動物毛皮的外套,現在稍有意識的人都會刻意選擇那些人造動物毛皮,新型的材料經過改良越來越好,但無論如何仿制產品都沒有真品的手感、質地,保暖性也差一些,人們這么做是因為開始了解資源的有限并學會與自然和平共處;我們的產業也是一樣,多給這樣的新技術與新產品一些機會與成長空間,他們沒有“原罪”,不要把他們扼殺在搖籃里,從前是空調、現在是熱水器,將來也許還會有別的產品,相應的主管部門、檢測機構以及標準中心的制定者們是不是都該為這多考慮些,為我們的行業與未來好好籌劃。
推薦閱讀
美國是世界上互聯網電視發展最好的國家之一,80%以上的互聯網用戶每月至少有一次觀看在線視頻。研究機構也預測,明年歐洲的互聯網用戶有望超過傳統電視用戶,互聯網電視是分流傳統電視用戶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國內骨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鋁代銅”果有原罪?新技術何以寸步難行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