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家電下鄉到今天已走過了一年半光景,其間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步加劇,家電下鄉政策也不斷升級,其內容與功能也有了新的演變。為了讓消費者對家電下鄉政策有一個全方位的了解,在家電下鄉宣傳月期間,本刊特開設專欄,廣泛宣傳下鄉政策,回顧并梳理下鄉歷程,調研下鄉推廣的真實狀態。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從2007年12月家電下鄉推廣工作開始啟動,到今天這項政策已實施近一年半時間。從山東(含青島)、河南、四川3個省的試點推廣到如今全國總動員,家電下鄉政策的內容和功能也在逐步升級中不斷演變。
政策升級
“家電下鄉作為一項好政策,起初它的提出是以保障民生、提高農民消費水平為出發點的,但隨著政策的逐步升級,其功能和意義有了新的提升。在原有出發點的基礎上,又承擔了宏觀調控的重要角色和功能,刺激國內需求和經濟增長。”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與之前的村村通工程、減免農業稅、把農村全面納入醫保體系、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等措施一樣,家電下鄉政策措施的提出也是圍繞著提升農村消費結構、改善農民生活、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展開的。
但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劇,以財政補貼方式推動家電下鄉也迅速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也是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應有步驟。2008年10月31日試點省份擴展到14個省市,之后迅即升級為全國范圍推廣,繼而又將摩托車、電腦、熱水器和空調列入家電下鄉政策補貼范圍。隨后汽車下鄉的正式啟動可以說是家電下鄉更大范圍的延伸與擴展。
初見成效
隨著家電下鄉政策的不斷升級,家電下鄉財政補貼力度也日益加大。
業內人士認為,政府拿出真金白銀來撬動農村市場,既可以讓廣大農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又能促進家電企業的生產,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減輕金融危機影響、扶持企業發展的作用。
家電下鄉實施的效果到底如何?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自今年2月1日家電下鄉政策在全國實施以來,總體上看已初見成效。據統計數字顯示,2月-5月,全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量月均增長36%,銷售額由13億元增加到40億元,月均增長45%。
據家電下鄉相關負責人介紹,2月份以來,家電下鄉產品生產中標企業增加,生產熱情高漲,家電下鄉產品的產量穩步增長。2月-5月,生產企業共發貨2291萬件,月均增長208萬件。
業內人士認為,家電下鄉產品產銷兩旺,必然帶動上游原材料行業、勞動就業的增長,進一步促進用電和其他消費的增長。隨著家電下鄉政策全面實施,成效將進一步顯現,可以充分發揮農民得實惠、企業得市場、政府得民心、經濟得發展的政策目標。
談到家電下鄉拉動內需的作用,白景明認為,家電下鄉政策效果不僅僅表現在拉動農村消費上,同時還將以反推作用帶動投資。白景明解釋道,農村大量購買并使用家電產品,農村電力等基礎設施的不足將會凸顯,隨之而來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改善勢必將帶動大規模投資。
政采理念
“家電下鄉可以說是政府采購功能的一種體現形式,是財政宏觀調控功能的一次新的探討。”白景明認為,政府采購已不再是原有概念下的政府部門或者政府供養部門的購買行為,而是具有了更為寬泛的范疇。財政補貼方式的家電下鄉購買行為,盡管實施主體不是政府機關,而是農民消費者,但由于資金來源是政府資金,該行為還應歸屬于政府采購行為。同時,盡管家電下鄉并非全額政府資金,但政府資金與民間資金的捆綁式消費,發揮的正是政府采購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從歷次家電下鄉推廣工作的操作流程來看,政府采購理念也是貫穿始終。家電下鄉招標嚴格遵循政府采購的宗旨,處處體現出公平、公正、公開的采購理念。同時,家電下鄉對產品入圍要求上也體現了政府采購節能、環保等政策導向功能。如空調產品3級能效的設定、太陽能熱水器的下鄉等。白景明認為,這些做法也是家電下鄉推廣工作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真實體現。
推薦閱讀
毋庸置疑,時至今日,以國美、蘇寧兩大巨頭為代表的城市型家電連鎖仍不愧是中國家電流通渠道的“絕對主力”。 但是,兩大巨頭2008年度財報則顯示,前期依靠門店數量、資本并購、類金融模式擴張的隱患所引發的邊際效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家電下鄉看內需推手的演變與升級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