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購空調系統的主機和其他設備,到底選國貨還是洋貨,對于很多人來說仍是懸而未決的難題。單就招標過程來講,各種技術參數在制定之后,選購不過是對產品進行科學量化比較和論證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卻由于人為的操作而變得敏感和難纏。去年,接連幾次“采購門”事件被媒體曝光之后,政府部門在中央空調選購環節“親洋”的舉動再次浮現。“親洋”,究竟是理所應當,還是另有隱情,種種猜測都在接受業內的不斷關注和詰問。 政府緊縮洋貨,董明珠表示“很支持”
4月28日,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完成了2009~2010年度空調集中采購項目的招標工作。本次招標包含普通民用空調、特殊民用空調、商用空調以及精密恒溫恒濕空調等四包。該中心一位處長告訴《中國建設報》記者,在這四包中,有一部分“只針對國內企業開放”。“我們這樣做,一是為了落實上級部門的有關精神,落實國家節能減排政策,二是為了讓更多國內企業增加自主創新意識,在政府項目中受益。”他說,“在不違背WTO有關協議的前提下,我們會給國內企業更多的機會。”
這樣的做法想必得到了諸多國內企業的擁護。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此前曾對媒體公開表態:“政府采購的核心是性價比,而不是以國產還是歐美、日本等洋品牌作為衡量標準。通過政府采購政策支持本國產業,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她說,美國雖然已經簽署了WTO《政府采購協議》,但美國政府采購也只有10%是給外商的。
雖然中央國家機關的采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表率的作用,但是想要讓這種風氣迅速普及到地方,難度仍舊不小。就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各地政府在中央空調采購中“親洋”的現象依然比比皆是。
民族品牌受歧視,吳元煒給出“致命解”
國內品牌為什么屢遭歧視,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名譽理事長吳元煒給出他的見解:“這跟我們國家的采購‘習性’有關,特別是在政府采購中,相關負責人更是謹慎。對于他們來說,選擇國外大品牌,事后的顧慮可以減少。因為即便在運營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他的解釋理由和回旋余地都很充裕——因為已經選擇了最好的產品。如果負責人選購其他品牌甚至國產品牌,就難以保證沒有人懷疑中間的貓膩。抱著這樣心態的采購,那些國外品牌自然屢試不爽,想栽個跟頭都難。”
吳元煒認為,政府有責任支持民族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某些曾經為國外品牌所壟斷的行業,這本應該是任何國家保護民族產業發展的基本態度,然而這點在我國政府卻沒有得到廣泛體現。他舉例說,國家電信行業為什么能迅猛發展?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末,電信行業即將迎來大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家規定政府采購中必須有八成的民族品牌,而華為等一大批國內企業從此成為了行業巨頭。
這一觀點得到不少業內專家和企業的高度認可。董明珠說,政府支持國貨有利于自主創新產品的做大做強,但在中國由于并無具體的規定出臺,在實際執行中也存在很多的漏洞,實行起來困難重重,并沒有體現出對民族品牌的支持。
4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個別單位規避政府采購,操作執行環節不規范,運行機制不完善,監督處罰不到位,部分政府采購效率低、價格高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一些違反法紀、貪污腐敗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財政資金損失浪費。
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七個堅持”:其中第四條明確指出,要堅持政策功能,進一步服務好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認真落實節能環保、自主創新、進口產品審核等政府采購政策,嚴格審核進口產品的采購,凡國內產品能夠滿足需求的都要采購國內產品。不久前出臺的《意見》,讓不少國內廠商都驚呼“長期奮斗后的勝利曙光終于出現了”。
支持民族品牌,范瓏呼吁“別過頭”
國家出臺政策對民族品牌加以保護,得到了專家和國內生產廠商的擁護,但保護力度以何為限,將成為擺在相關管理部門面前的一道考題。如果將目前的狀況簡單地歸結于政府采購人員的崇洋媚外,“怕擔責任”,未免顯得有些單薄,一些工程商的選擇或許更能說明問題。不少知名安裝公司及設備集成商的機房內,常常會出現洋品牌中央空調主機和設備的蹤影。西安四聯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營銷部項目經理毋俊量說,他們公司對于建筑內各種設備產品的性能可謂了如指掌,哪些產品質量更好,心里早已有譜。“貴是貴了點,五年多了,這機器從使用到現在我們基本上就沒有怎么管過,連小毛病都很少。”在這家公司的機房內,吳的一位同事指著身邊美國特靈的空調主機告訴《中國建設報》記者。
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范瓏表示,民族品牌雖然在近年來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從企業生產和控制水平等方面來看,洋品牌依然要優于民族品牌,而一旦對民族品牌的保護過了頭,甚至一味地強調民族品牌,實際上就是變相地“保護落后”。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分會理事長徐偉也認為,雖然地方政府的做法各有差異,不過目前的狀況并不能說明政府“親洋”具有普遍性,市場的總體環境還是比較公平的,并不存在過多的歧視,能否中標從側面看是企業整體和綜合實力的競爭。
吳元煒認為,國內外中央空調產品的差距就好比人家走了50年,而我們只走了10年,這種差距可以通過后期的服務來彌補。“電信行業的采購扶植政策是卓有成效的,散兵游勇式的扶持效果不會太明顯。政府采購可以通過訂立條款來科學應對,而不應該僅僅通過訂立品牌來管理。”他說。
推薦閱讀
澳柯瑪(600336)14日發布控股子公司澳柯瑪太陽能技術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轉讓成功的公告,這是繼公司退出鋰離子電池業務以來的第二次瘦身行動。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非主營業務剝離工作>>>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空調制冷行業民族品牌需要多大“天空”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330/119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