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成都
今年7月18日,國際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宣稱,將在今年年底前關閉其在華最后一家直屬工廠——位于蘇州工業園的全資子公司。今年年初,美國消費品巨頭佳頓、卡特彼勒等世界500強企業,也紛紛做出過類似的決定。
行業寒冬中,以IT業為主的成都制造業正迎來發展的春天,一些經濟數據趕超了東部沿海及中部地區。昨日,主題為“中國實業的世界實力”的央視全球財經論壇在成都舉行,這是“央視全球財經論壇”首次在西部舉辦。
成都半年奪四冠
2012年上半年,成都市GDP達到3951.4億元,同比增長13.3%,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累計完成增加值1137.7億元,同比增長17%,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614.7億元,同比增長16%,全市進出口總額為223.2億美元,同比增長47%,其中出口總額達147.3億美元,同比增長75.2%。
漂亮數據的背后,是成都多個重大項目的進展。據統計,截至2012年上半年,累計落戶成都的世界500強企業增至215家,其中境外企業168家;天府新區內,新川創新科技園項目完成審批注冊并開工建設、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雙流園區通過國務院驗收并正式封關運行;“北改”工程招商成功引進重大項目11個,投資額77.4億元。
十年前,成都空港貨運站70%的國際貨運是服裝和農產品。十年后的現在,IT產品成為成都制造的主流。全球20%的電腦在成都生產,全球50%的筆記本電腦芯片在成都測試,全球70%以上的蘋果平板電腦在成都生產。
記者了解到,隨著產業的不斷升級發展,IT產業開始逐漸成為成都經濟快速發展的發動機之一。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底,成都高新區核心部件和整機制造產值達595億元,應用與服務收入75億元。
“我們發現成都確實硬生生打造了一個完整的IT產業鏈。”英特爾中國執行董事戈峻稱。
成都IT業的新目標
有中國IT第四城之稱的成都,因為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持、交通物流基礎的改變,正在顯現出“馬太效應”,吸引了更多的資本、人才、甚至高端產業的落戶,成都在近些年中承接了許多跨國企業的高端制造業。
近年來,受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一些外資企業將制造工廠轉移到了東南亞等地區。但在低端制造業外遷的同時,一些外資高端制造業正在加快向中國轉移。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前不久發布的 《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在由跨國公司評選出來的最受歡迎的東道國排名中,中國排在第一位。大量的熟練工人和高技術人才,以及完備的產業基礎正成為中國新的綜合優勢。
通過近十年的引進培育,成都市目前已聚集了IT企業約1400家,英特爾、德州儀器、富士康、戴爾、仁寶、聯想、緯創等世界知名企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布局成都。今年以來,博世、通用、西門子等一批歐美企業都開始在成都投資建設高端制造工廠,生產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等領域的先進產品,這讓在成都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增加到了215家,也使成都上半年的工業增速超過全國20多個百分點。
今年6月下旬,走在IT產業前列的成都高新區,又在國內率先舉起“移動互聯網”的產業大旗,宣布將在5年內“設10億資金聚10萬人才育千家企業”打造2000億移動互聯網產業集群,將成都打造成國內一流、全球知名的移動互聯網產業聚集地。
近期制定實施的《成都高新區管委會關于加快推進移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意見》更是提出,到2017年成都高新區要建設成為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創新先導區、高端人才匯聚區、應用服務示范區;力爭培育企業上千家、新增創新產業載體過百萬平米、聚集人才超十萬,產業規模2000億,其中應用與服務收入過500億元。
推薦閱讀
梁鐘榮 受美國、韓國等國多晶硅低價進口影響,自2011年9月以來,國內多晶硅企業最多時有80%停產。而隨著對美韓多晶硅“雙反”進入立案程序,如今復產面正在擴大。 9月5日,國內一位多晶硅技術專家向記者證實,在8月份>>>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成都IT產業“馬太效應”顯現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20906/8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