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終于要在中國開售Kindle閱讀器。
于連,Kindle用戶
亞馬遜終于要在中國開售Kindle閱讀器,今天下午在亞馬遜中國的網頁上發現了“鐵證”。雖然網頁瞬間被刪,但還是有截圖可以看。這次上市的Kindle設備包括Paperwhite和FireHD上市,發售價格分別為人民幣849元和人民幣1,499元起。
關于價格,海淘達人們看到849之后馬上就扔出一個日版KindlePaperwhite的包郵價。電子產品的價格問題很難解釋,我覺得與定價策略及匯率有關系。今天在這里不討論,我只說說我當初為什么要買Kindle。
無需物流
不管是這次在國內發售的WiFi版還是海外可以買到的3G版,你購買電子書都會放到亞馬遜的云端圖書館。需要閱讀的時候,你可以通過亞馬遜的Whispernet服務下載到設備或者是應用上。購書全程無需物流公司參與,下載只需一分鐘。
我當年也在Amazon美國買過書,用負擔得起的方式發回來的話,一般要等兩個禮拜。對于我來說,這是一件非常難熬的事情。所以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把想買的書收藏起來,等積累到一定數量再買。但這么二十世紀的體驗不是我想要的,無需等待的下載才是二十一世紀應該有的水平。
即便是在國內的亞馬遜買書,物流也是個問題。就拿我自己的經歷舉例,前幾周我買的那本《西文字體的故事》是迄今為止發貨最快的一次,下單付款之后三個小時送到手。當時整個人都被震驚了,完全沒想到會這么快。但即便是這么快,也沒辦法跟“一分鐘下載完畢”相提并論。
不占地方
我有幾個朋友是愛書人,他們遇到了喜歡的書就會買一些,久而久之就會有一大堆看過的沒看過的書放在家里。這些印刷的書占了大量的存儲空間,往往會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不是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房子,租房的愛書人在搬家時會很痛苦。即便是買了房子,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大大的書房。
今年年初我整理了一下書架,首先把過去幾年訂閱的雜志整理出來,掃描了其中感興趣的文章之后全部扔掉。這件事情耗費了好幾天時間,但我很高興為后來買的書找到一塊位置。從那天開始我已經不再主動購買印刷版的雜志,目前訂閱的幾本都是在iPad上看。
到今天,我已經在AmazonKindleStore上買了七十來本書。這些書如果是印刷版的話,可能得占滿半個書架。但實際上這些書都在云端,即便是下載到Kindle閱讀器上,也只是一本書的空間而已。
房子真的很貴,節省空間是在給自己省錢。
全文搜索
電子書可以做全文搜索,這是印刷書無法做到的功能。即便是有索引(不是每本書都有提供索引,特別是中文書)和目錄(不是每本書的目錄都很清晰),有時候還是會希望有“Google書內搜索”這樣的功能來幫忙定位。
除此之外,部分Kindle電子書還提供強大的X-Ray功能。與X光檢測一樣,這個強大的功能可以快速將書中提到的“人名”和“話題”整理出來,讓你快速了解這本書或這一章的大致內容。這些人名和話題都會提供維基百科的鏈接,遇到不懂的可以隨時查看。
當然,也可以幫你增加一些諸如“這本書提到了314次奧巴馬”的談資。
眼睛友好
現如今大多數的屏幕都是自己發光,液晶屏的背后都有一組燈管在提供光源。這就包括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在這些設備上看書,理論上是隔著一層玻璃盯著光源。
Kindle閱讀器用電子墨水屏幕,光線是從屏幕上反射到眼睛里。這也是你可以閱讀印刷書的原理,光線從外部射到紙面上,然后反射到你的眼睛。這次發售的Paperwhite屏幕自帶光源,有打臉嫌疑。但需要指明的是,Paperwhite的光源也是反射式的,并不是跟液晶屏一樣直射到眼睛里。
我是IT從業者,每天都得盯著電腦屏幕才可以。盯久了屏幕之后,我的眼睛會很累。因此我很看重眼睛的感受,不希望在閱讀時候給自己帶來困擾。
推薦閱讀
朱德庸與SPen的“靈感觸碰” 近日,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先生攜手GALAXYNote8.0以“都市漫游”為主題的視頻開始在各大網站熱播。熟悉的城市畫面,>>>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zhibo/20130607/269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