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另一條腿”,今年以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不斷加碼,各項資金籌措渠道已基本建立。
據財政部部長謝旭人25日介紹,今年以來,中央財政預算安排資金1030億元,加上執行中追加的395億元以及通過使用以前年度結轉結余資金安排的280億元,目前已全部下達,大力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保障性住房無疑是目前最熱點的話題。從國家到各省各市都高度重視保障性住房建設這個民生重點工程。福建省領導就曾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民生工作的重點,是政治任務,是檢驗各級地方政府執行能力的一項硬性指標,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在土地供應上要優先考慮,在資金籌措上要多元推進,在租售管理上要公平公正,保質保量地完成中央下達的建設任務。”
但在福州城南則徐大道東側原汽車南站地塊上,保障性住房卻遲遲未能開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據附近村民反映,在今年7月14日,工地第一次試樁當天,就遭到當地村民的暴力阻撓,上百名蓋山鎮后坂村的村民將工地大門重重圍住,禁止工人和車輛進出,還辱罵、推搡工人,甚至扔磚塊砸工地內的施工設備。此后,這樣的暴力阻撓幾乎天天在工地門口上演。一個多月過去了,開發商只能干著急。村民們為什么要以如此暴力的方式阻止工地的施工呢?
原來,當地村民阻止工地開工是因為這塊地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拆遷的,按照福州市相關規定,村民們卻不能按失地農民的標準做社保。開發商了解了相關情況后,也嘗試與村民溝通,并代他們向蓋山鎮、倉山區以及福州市的相關部門反映該情況,但遲遲未有滿意的解決方案,工地的各項施工準備工作也一拖再拖。
上世紀90年代初,為了建設福州汽車客運南站,有關部門在福州倉山區則徐大道東側拆遷、平整出一塊占地58畝多的土地,后因規劃變更等種種原因,福州汽車南站繼續南移,這塊地就一直閑置著。2010年12月,該地塊被福州某民營房地產公司通過公開競拍,以4.68億元土地價款競得。競拍成功后,該開發商承諾從11棟住宅樓中拿出2棟,配建300套公共租賃房來回報社會。300套公共租賃房由福州市政府指定單位按照3300元/㎡的價格回購,而按照當時的競拍價,該地塊的樓面價已達5000元/㎡,再加上建安等費用。也就是說,開發商在公共租賃房上做出的犧牲就高達5000萬元。
在開發商拍得這塊土地之前,這塊地已經閑置10多年,荒草叢生。如今,它即將變成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的住區,以及低收入階層市民翹首企盼的300套公租房,本應是件利民的好事。面對著遲遲無法開工建設的現狀,合法運作的開發商合理權益卻得不到合法的保障。究竟這個問題該由誰來解決?
隨著火車南站、地鐵等相繼落戶,倉山正進入全面大開發,而這塊位于倉山核心地鐵生活圈、交通便利的黃金地段卻繼續著它的荒地命運,無疑讓人心疼。開發商無法施工,他們承諾的那300套公租房也就無法如期建成造福大眾,低收入階層的老百姓何時才能有地方擋風遮雨呢?保障性住房建設這個政治任務何時才能真正地不折不扣地完成呢?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2.5環上最后一段弧線成龍路至驛都大道約2公里道路最遲不超過今年12月底貫通。2.5環貫通之后,將有效緩解成都市現有二環和三環路的交通壓力,周邊樓盤也將因為交通配套的升級而獲益良多。 其實,沿著2.5環的軌跡,不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歷史遺留問題為何讓保障房無法開工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0829/10903.html